铝铸造散热片虽然铝挤散热片的价格低廉,制造成本也较低,但其由于受到铝材本身质地较软所局限,他的鳍片厚度与鳍片的高度之比一般不会超过1:18,所以各PC生产厂商对于散热面积不断增大,而散热空间不变的要求之下,厂商们提出了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案,加密鳍片,从而增加鳍片数量;折弯鳍片,从而增大散热面积;将铝锭从固态加热到液态经过模具,再进行冷却就成了我们想要的散热片了。
插片式散热器热量在传递过程有一定热阻。由器件管芯传到器件底部的热阻为R JC,器件底部与散热器之间的热阻为R CS,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周围空间的热阻为R SA,总的热阻R JA='R' JC+R CS+R SA。若器件的功率损耗为PD,并已知器件允许的结温为TJ、环境温度为TA,可以按下式求出允许的总热阻R JA。 R JA≤(TJ-TA)/PD 则计算允许的散热器到环境温度的热阻R SA为 R SA≤({T_{J}-T_{A}}﹨over{P_{D}})-(R JC+R CS) 出于为设计留有余地的考虑,一般设TJ为125℃。环境温度也要考虑较坏的情况,一般设TA=40℃ 60℃。R JC的大小与管芯的尺寸封装结构有关,一般可以从器件的数据资料中找到。R CS的大小与安装技术及器件的封装有关。如果器件采用导热油脂或导热垫后,再与散热器安装,其R CS典型值为0.1 0.2℃/W;若器件底面不绝缘,需要另外加云母片绝缘,则其R CS可达1℃/W。PD为实际的损耗功率,可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条件计算而得。这样,R SA可以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的R SA值可选合适的散热器了。
散热片是怎么起到散热作用的?
1.吸热——吸收体积、面积较小的发热物体的热量,令其不致因热量堆积而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各种不希望看到的后果; 2.导热——将吸收的热量在内部传导到散热片的各个部分,充分利用较大的热容量与表面积; 3.散热——通过表面的各种热交换途径(主要是热对流)将热量散失到空气之中(可配合风扇进行强制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