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粒设备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一般分为:辊干法造粒机、 转鼓式造粒机、干法辊压造粒机。
辊干法造粒机工作原理:各种干粉物料从设备顶部加入,经脱气、螺旋预压进入对辊,在对辊极大的挤压力作用下使物料产生塑性变形而被压缩成片状。片状物料再经过破碎、整粒、筛分等过程,得到颗粒产品。挤压力的大小可根据造粒操作的需要由液压油缸的压力进行调节。转鼓式造粒机原理:往机内通入蒸气、气体氨或加入磷酸、硫酸或氮溶液、磷氨料浆、重钙料浆,在管式反应器内完成化学反应的复混肥造粒过程;或者补充少量水分的复混肥冷造粒过程.把需成粒的物料通过筒体的旋转运动,在筒体内滚动旋转,在一定的湿度、温度下物料粘聚成球,在运动中较小的颗粒逐渐结成一定规格的颗粒,完成造粒工序。干法辊压造粒机工作原理:干粉物料从设备顶部加入,得到颗粒状产品。
造粒历史相关
科学家和政治家都预计全世界人口将以每年8000万人的速度增长。除人口激增带来的生态问题,人口所带来的粮食和能源的压力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虽然现在世界经济已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中逐渐恢复,但能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为能源是有限的,各行业都在力求降低能耗,以降低成本。因此,人们更加关注一些不必要地消耗大量能源的技术,典型的例子就是常用的湿法造粒技术,该技术为了使颗粒粘结需先加入水,然后再经过干燥将水分除去,以获得稳定的产品。
150年前,李比格(1803-1873)发现植物生长消耗的养分可以通过施用含N、P、K的肥料补充。自此,肥料科学与技术发展起来,农业研究不仅发现不同的植物和土壤需要不同的氮、磷、钾,而且至少有10种微量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元素复合肥料随即发展起来。天然和合成的化肥,使日益减少的耕地养活了日益增加的人口。在今天,如果气候正常,并施以针对不同作物和土壤要求的肥料,同样的土地与19世纪初相比可以养活7倍的人口。
现代农业都已机械化,需要预先配制好的肥料,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化肥技术在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养份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因为其售价中的15%都用于运输、贮存和包装。而高浓度养份肥料一般都是细粉状的,如果不是因为在贮存、运输时原料会分层或结块,把它们混合使用是看可行的,另外,粉状肥料施用时,相当于的肥料会随风吹走,或被雨水从植物根部冲走。为克服以上的不足,有两种肥料技术发展很快,即造粒技术和液体肥料。液体肥料的不足是养份含量较低,特别是钾元素含量。但液体肥料对于炎热、潮湿的地区则有明显优势,因为他们在贮存时不存在潮解问题,同时输送、使用较为简单。然后,尤其在传统农业区,固体颗粒的混合肥料仍占主导地位。只有肥料颗粒尺寸适当,粒度分布较窄、流动性好,才可以使用旋转 盘式施肥机均匀地施用,而且肥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才能避免在运输、贮存、包装、使用过程中产生粉尘。
对辊造粒机使用须知
对辊造粒机挤压造粒的工艺原理就是挤压,配好的物料从对辊造粒机的顶端灌入,通过内部的传送,强行进入底部的双辊中,经过挤压,使送入的物料变成饼状。而挤压压力的大小也是可以通过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的。可以通过对辊面的开槽形状进行改造,来获得不同形状的物料。对辊造粒机可以广泛的被应用在很多产品的制造中,例如肥料生产,饲料加工,塑料颗粒化等。
如果使用对辊造粒机中遇到一些故障,也要注意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例如如果产生了不成球或饼状的状况,可能是由于投入的供料不足或者是辊与辊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的,只要投入足够的供料和调整辊之间的间隙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使用对辊造粒机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倒入原料时,应该要计量好原料,防止有异物被倒入。在检修时,应该切断动力电源,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还要挂上警示牌,以防止不知情的人不当操作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