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造粒
复混肥的常规造粒工艺是采用湿法,该法需先把湿的单一原料混合,然后再干燥,能耗较高。大部分的能量都用于干燥系统,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超大颗粒的破碎和产品的运输。
对于湿法工艺,干燥过程非常关键,因为需将颗粒内部的水份干燥出来,否则水会在储存过程中迁移到颗粒表面,产生结块。同时,多孔状的颗粒物料在造粒过程中因重结晶而结壳,这也有碍于造粒。因此,干燥过程十分缓慢,而且操作不便。
干粉状物料的直接挤压造粒则避免了干燥这一昂贵的过程,因而减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干法造粒的过程一般是:先在辊压机中将物料挤压成致密的大块,然后经常规的破碎筛分后得到产品。筛分后的超大颗粒则循环回破碎机,不合格的小颗粒则回到挤压机中。有时根据需要产品还经过进一步处理,如产品颗粒的圆整,用农药包裹或用缓释剂包裹,以改善缓释性能。
干法辊压造粒的特点
粉体造粒技术作为粉粒体过程处理的一个最主要分支,随着环保需求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其重要性日益彰显。“粉状产品颗粒化”已成为世界粉体后处理技术的必然趋势。干法辊压造粒具有低能耗、无需另外添加粘合剂、投资较低、能力范围宽等工艺特点。 对粉状产品进行颗粒的强度加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降低粉尘污染,改善劳动操作条件。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如提高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改善热传递等。
◆改善产品的物理性能(如流动性、透气性、堆密度)避免后续操作过程(干燥、 筛分、计量)和使用过程(计量、配料等)出现偏析、脉动、结块、架桥等不良影响。为提高生产和使用过程的自动化,密闭操作创造了条件。
粉体造粒技术一般有两种:湿法和干法造粒。干法是在没有添加粘结剂的情况下,通过挤压成团或片,然后破碎、筛分成颗粒状产品。湿法主要是滚筒、园盘、熔融、喷雾及喷浆来造粒。以农业生产为例:上世纪20年代以前,化肥都是以粉状施用。虽然粉状肥混合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离析、结块、流动性差,在施用过程中易形成粉尘而流失。但随着造粒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不利因素正逐步得到解决。 在湿法造粒中,液体粘结剂的毛细管效应所产生的湿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续的干燥阶段,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和溶解物的结晶作用所产生的固体、晶桥使颗粒成型。这种技术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有圆磨、滚筒、流化装置等。无粘结剂的挤压造粒技术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一般情况下,颗粒不是靠颗粒间的固体桥架形成,而是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的颗粒强度。由于这种作用力距离短,要求颗粒的大小相近,需外部加压,加压的方式可以是挤出方式(用直径固定的孔压物料)或是挤压方式(在物料的两面加压),如果挤压发生在两个反方向旋转的轧辊之间的辊隙中,这个过程就是干法辊压造粒。
国内对辊挤压造粒机存在的问题
一 、压辊的材质问题:因造粒机主要为化工行业服务,压辊是造粒机上的核心配件,材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还要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压
辊还需要拥有强大的抗腐蚀性,现在国内大部分厂家所采用的轧辊都是普通合金钢材质,我公
司根据客户多年来的反应及对市场的调研,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成功的向市场推出一种新型
不锈钢复合材质的压辊,它具有高耐磨,耐酸碱腐蚀,抗断裂,承压能力强等优点,通过客户
的试验,对比,各项指标反应很好,对此,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厂家的生产效益。
二 、主轴:主要承载压辊传递下来的压力及主动力的扭矩,因如下原因都可能出现断轴现象:
1.材质质量太差,选择材料不合理。
2.热处理,表面硬度高,轴心硬度软,硬度表里不一,热
处理方式有问题。
3.工艺,加工工艺设计不合理,交变应力集中,应力得不到释放。我公司技
术人员根据多年的经验及客户的反馈信息相结合,从选材开始逐一解决,现在我们采用42CrMo
合金钢作为主轴材料,经锻造,粗车,调质,精车等工艺。再按应力释放的工艺要求,避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