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微细粒物料分离
域崭露头角,引起各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实现高梯度磁分离的
键在于采用能产生高磁场梯度的钢毛介质,因此,揭示各种钢
介质的磁场分布特性,是深入研究高梯度磁分离理论的基础。
用聚磁钢毛的切面呈矩形、圆形和椭圆形。国外学者曾用解析对单丝圆切面钢毛的磁场特性做了较详细的研究[1],并在此基上建立各种理论数学模型2][3],用以研究高梯度磁捕集过程的质。然而,上述研究都以圆切面钢毛为对象,没有考虑介质切面形状效应,而且都是局限于对孤立的单丝介质的研究,没有涉实用中多丝钢毛介质间的相互影响所引起的磁场特性的变化。
图5 矩形介质角点的B值与切面长宽比的关系曲线图5表示矩形介质角点的 B值与介质切面长宽比关系。由图可见,角点上的与介质切面长宽比基本呈线性关系。长宽比越大,越大。当 B0 一定时,欲到大的磁捕集力需用长宽大的介质;因为介质切面长比增大时,内部退磁场减,从而使介质磁化增强。图6表示在 B0方向距介表面不同距离时各点磁场力BydBydy(取网格线i=62上点的BydBydy为代表)的变化。随离介质表面距离的增大磁场磁力先是急剧下降,而后变化缓。L/W越大,在磁场中一定点所产生的磁场磁力越大,L/W=7,其介质表面的磁场磁力是L/W=1时的4.7倍。
(4)在多丝情况下,钢毛侧面间距 S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S
小时,会在整个侧面区域形成“低磁区域”,从而不利于弱磁性微
颗粒的磁化。适当地控制钢毛的排列,有可能消除不利因素。
(5)上述分析均以钢毛所能提供的磁场磁力大小为判据,在
梯度磁分离实践中,尚需依被处理物料的性质(磁化率、粒
)、工艺要求等因素合理选用钢毛,如对磁化率较大、粒度较粗
物料,宜选用W较大的钢毛,由于其有效捕集面积较大,从而
提高磁选机的作业率;又如,当处理磁性物含量少的物料时,
废水处理,则选用 L/W大且 W小的钢毛,可以在较小的背景
强下提供必需的磁场磁力,因而可节省能耗。总之,只有根据
体情况合理使用钢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高梯度”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