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建立产业联盟推动市场化发展。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建立产业联盟,促进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和产品标准,构建多方共赢的市场运作模式。二是鼓励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与能源领域结合的模式和路径,鼓励将用户主导、线上线下结合、平台化思维、大数据等互联网理念与智能电网增值服务结合。依托示范工程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协调运行、智能用电一站式服务、虚拟电厂等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
近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广泛使用。然而据科学推算,化石能源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接近枯竭:石油储量将在2050年左右耗尽,天然气最多还可以用65年,煤的储量多些,但最多也就再供应不足200年。化石能源的短缺和供给的中断,必将深刻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世界局势。事实上近10多年来,世界许多地区的冲突和战争都是因争夺能源而引发的。
为了有效应对化石能源耗尽所带来的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如风能、核能、太阳能以及生物燃料等。然而,不论是不可再生的还是可再生的能源,很大一部分都必须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特别是随着化石能源的耗尽,未来能源最主要的形式将是电能。
坚持统筹规划。编制智能电网战略规划,发挥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用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合力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坚持集散并重。客观认识我国国情和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逆向分布的实际,在进一步发挥电网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作用的同时,提高输电网智能化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发展智能配电网,鼓励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建设,促进能源就地消纳。
坚持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运营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赋存、基础条件等差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本地智能电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