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把杆壁挂式可升降家用舞蹈房舞蹈把杆固定式形体把杆压腿杆对于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1.培养舞者良好的外在气质
芭蕾把杆训练也可以使舞者显得更加潇洒、自信,提升舞者的精神气质,因此女舞者和男舞者往往被冠之“小天鹅”、“小王子”的称号。比如芭蕾把杆训练中“开”的训练,是指舞者的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左右对称的“外开”。在旋转、跳跃、转身、舞步以及连接等一系列动作中,都需要具有“外开”的动作特征和视觉效果。另外,芭蕾舞中“直”的训练包括身体的挺拔和腿部的直立,使舞者身体挺拔,气宇轩昂,强化舞者的精神气质,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而“立”的训练可以使舞者保持敏捷、轻盈的精神气质,从而使整个身体显得极其挺拔、俊朗,充满自信等。这是芭蕾舞之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形象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地面技巧及跳跃的稳定性
舞者进行把杆训练活动不仅能够塑造完美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与灵活性,由此形成良好的身体条件;而且还能够在把上进行各项高难度动作技巧的训练活动,一方面避免训练损伤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提高芭蕾舞技巧训练质量与训练效果。比如“跳跃”是芭蕾舞表演过程中最常见的基本动作之一,既可以展现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完美地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然而,芭蕾舞中的“跳跃”方式非常多,诸如小劈腿跳、中跳、单起单落凌空跃之类的基础跳以及单腿变身跳、燕式跳、劈腿跳、端腿跳之类的舞姿跳都具有严格的标准和较高的难度,需要借助扶把进行相关的训练活动。比如在进行双起双落训练过程中,准备拍是双扶五位,五位demi-plie,动作腿擦出旁边的同时,支撑腿跳,空中动作腿找支撑腿快速收到五位落地。先训练后脚向前的双起双落跳跃动作,再训练前脚向前的双起双落跳跃动作。随后交替训练后脚、前脚的双起双落跳跃动作,或者是每边连续进行两个交替训练等。在训练之初,舞者需要借助扶把的帮助进行分解动作的训练活动,随后再进行综合训练活动。不仅如此,其他各项高难度的芭蕾舞动作也需要借助扶把的帮助进行相关的训练活动。
3.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
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主要是指身体的“灵活度”与“软度”。这不仅关系到舞姿是否优美和是否具有延伸性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决定着舞者是否能够顺利、流畅地完成小跳、五位换脚跳、变位跳、分腿跳、旋转、脚尖点地之类的高难度舞蹈技巧。一般来说,舞者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一方面取决于先天的骨骼结构,尤其是关节之间的灵活性与拉开的幅度;另一方面也与舞者后天基础训练的方法与强度有关。而芭蕾基训中所进行的各类把杆专项训练活动则有利于培养舞者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与柔韧性特征。比如芭蕾把杆训练中的单腿蹲动作主要是训练腿部韧带最da限度的收缩与最da限度的拉伸,由此能够大大增强腿部肌肉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4.塑造完美的身体形态
众所周知,芭蕾舞艺术对于舞者形体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公分顶重要”的审美标准,即舞者要“胳膊长、腿长、脖子长,脑袋小,脚背高,且腿部必须比躯干长20公分”,由此才能呈现出完美、舒展的身体形态,一方面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舞者身体重心的平稳与稳定,从而顺利地进行相关的芭蕾舞训练与表演活动。
把上练习(也叫“舞蹈把杆训练”或“舞蹈把杆练习”)是指训练的时候扶着固定的物体进行的训练。包括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等等。把上练习是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对发展下肢及躯干的力量、柔韧、灵巧、协调,增强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提高平衡能力都非常有效,同时使起到身体的姿态规范化的作用。包括基本手位和基本站位及半蹲、全蹲(比如“双手扶把蹲”、“单手扶把蹲”)及擦地(比如“双手扶把擦地”、“单手扶把擦地)”及小踢腿(比如“双手扶把小踢腿”、“单手扶把小踢腿”)和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小弹腿、压前腿、压旁腿、压后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这些训练动作可以使脊柱、臀、脚踝、臂充满活力,从而培养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地面素质训练地面素质训练包括坐在地上做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加强腰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解析:压腿、踢腿、下腰主要是“开软度”的项目,是学员软度练习的必要手段。而“开软度”,就是趁学员韧带和腰部在发育前的柔软期把韧带和腰部的关节的发育走向按照艺术要求发展,从而达到舞者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芭蕾舞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由于7—11岁的儿童自我约束能力比再小一点儿的孩子强,再加上生理条件处在青春期之前,因此,此阶段学习芭蕾舞〈其实包括京剧、杂技、体操等等,各项肢体艺术的学习年龄由行业特点和学员自身条件而定〉比较适宜。
舞蹈把杆舞蹈房家用粉色升降式家用把干的替代物品
如暂时没有把杆或短期内无法筹集制作把杆的经费,可替代把杆的物品有:
(1)长靠背椅
将靠椅背面向着教室中心,除排镜面外,其余三面以靠椅连接,形成把杆代用品,可暂时用于训练。但做压腿类动作训练时,不应用椅背,而应使用椅面,以确保安全(图6—4)。
(2)小座凳
小座凳在排列使用方面与长背靠椅相同。
木制活动大底座儿童练功用压腿把杆 的设计制作
材料:木杆、厚木板。
材质:木杆以莎木杆为最jia,质轻而且弹性好,其次为杂木等。
木杆制作:把木杆制成直径为8厘米、长度为4米左右的长木杆待用。
主支架制作:取85厘米长、17厘米宽、8厘米厚的方木,四面刨平,下端做成凸榫,自上端20厘米处从宽面旋穿一插把杆的圆孔(比把杆直径略大,以能自由进出为准)。
支架腿:取40厘米长、8厘米厚的板材两根铆合成十字架为支座,中心挖出与主支架凸榫紧配的凹槽。将主支架立于十字座上铆紧,四周加斜支撑固定,形成完整支架(图6—3)。
组装:杆、支架做好后,用两个支架安装一条长杆即成为一副完整的活动木制把杆。教室应做几副把杆,可以视需要来做出计划。需要提醒的问题:长杆应一头略粗、一头略细,这样粗的一头插进支架孔时,就可起到一定的自然紧固作用,防止长杆滑动。
木质活动把杆的优缺点:拆卸方便,两边可以安排学员使用,满足人多时的站位需要。但是不断地移动,则会增加教师及教务人员的劳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