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标的分类因为国内没有有效手段来区分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市场上基本没有配制酱油的身影。只要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管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都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和/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国家标准号:
酱油由于原料的工艺不同,风鼓掌各异。按工艺流程分酿造和配制酱油两种[2] 。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为酿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为配制酱油。 区分酿造和配制酱油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 色泽:两者色泽均为红褐色,而配制酱油在红褐色的基础上带有棕红色。2. 香气:酿造酱油具有浓郁酱油香气。而配制酱油有酱油而无酯香味3. 滋味:酿造酱油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配制酱油鲜咸适口从产品标识上看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在标签上必标酿造和配制字样。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为理化项目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其等级越好。所以消费者在购酱油时应注意酿造和配制区分。另外注意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在这里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推车卖的酱油,因这些酱油无任何标志,造假者居多,多为酱色、盐、味精、水色兑而成。对人身健康不利。
酱油酿制过程中,在各种微生物的不同酶系作用下,原料中各种有机物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酱油的多种成分。其中原料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和肽酶相继作用下,经一系列水解过程,生成分子量不同的肽。蛋白酶与肽酶作用的适温为40~45℃。植物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具鲜味,甘氨酸、丙氨酸和色氨酸具甜味,酪氨酸具苦味,肽也有一定鲜味与口味。在成品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约占总氮量的50%。若加盐少或混拌盐水不均,酱醅中易有腐败细菌发育,分解氨基酸生成氨与胺,失去鲜味,产生臭味与恶臭味,因此应注意预防。腐败细菌生长适温为30℃左右,适宜环境为中性或微碱性。淀粉酶系水解淀粉生成糖,为发酵性细菌(如乳酸细菌)提供营养,可渐繁殖并进行乳酸发酵,环境变为微酸性与酸性,有效地抑制腐败细菌,为酵母菌生长、发酵创造良好条件。蛋白质则在酸性蛋白酶作用下继续水解。与此同时,也有其他类型发酵进行,各产生相应产物,如有机酸和醇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