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介绍
吃明白蔬果便民店连锁平台(简称吃明白连锁平台www.91cmb.com)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互联网+”和蔬果便民连锁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以社区蔬果连锁店为主的社区服务平台,采取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共同发展。
吃明白连锁平台目前实行的是十统一原则,即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货架、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服装、统一器具、统一营销。
吃明白连锁平台采取的是缴保证金加每个单店进行独立核算的模式进行开展合作,内容包括加盟、自营、直营、合伙等模式。即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自己的社区或邻近社区找到能开吃明白连锁店的房屋或场地并向平台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平台监督并严格要求将要开业的连锁店铺必须实行十统一原则。如果相关单位或个人在经营连锁店一段时间后不想在经营的或合作的,平台将收回连锁店的品牌使用权,退回保证金。相关单位或个人也可以帮着转让连锁店的品牌使用权。
吃明白连锁店平台采取的是每个连锁店产品必须直接从基地或厂家采购,不允许有中间批发商或代理商等环节,连锁店产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的5-10%。连锁店内设有蔬果的农药检测设备、蔬果说明书、产品追溯系统,供消费者查询,连锁店将有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定期为消费者讲解饮食知识或营养套餐的搭配等服务,让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营养搭配合理、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
关于农药残留十个真相
农残的误区蔬菜水果对人类健康的意义已经被广泛接受,然而,人们一提到蔬菜水果总是把它们和和农药残留联系在一起,想起来就膈应。为了对付恐怖的农药残留,家庭主妇们想尽了办法,用流水洗、用盐水、小苏打水、淘米水泡、用开水烫,甚至还有人为了避免吃进残留的农药,干脆拒绝吃蔬菜和水果,大鱼大肉吃起来难道不是更香吗?当然,“农残”或许成为那些本身不爱吃蔬菜的人一个很好地借口。
事实上,人们对农药残留的认识常常有如下的误区:
1、蔬菜里有“农残”,肉里没有。按照生物富集作用,越是处在食物链的高端,体内难以分解的“农残”浓度越大,显然,处在低端的植物性食物所含的“农残”远远小于大鱼大肉。所以,不要再扯着“农残”的旗帜,放纵自己“只想吃肉不想吃菜”的癖好。
2、大棚蔬菜“农残”多,大地少。现代化的大棚里可以用防毒网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因此打的农药比较少。大地里的蔬菜看上去似乎更天然,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更大,通常会喷洒更多农药。特别是夏季来临,几乎都是大地蔬菜,农残更严重,所以秋冬季节吃叶菜相对更为安全。
3、有虫眼的蔬菜“农残”少。有虫眼的蔬菜只能说明农户在蔬菜生长前期管理不当,所有的蔬菜都打药,有虫眼的蔬菜说明打药时间离采摘的时间间隔更短,农药分解少,“农残”更高。或者害虫已经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后期采取补救只能喷洒更多其他毒性更高的农药,所以,千万不能迷信“虫眼蔬菜”。
4、过度信赖蔬果洗涤灵。超市里有号称“专业去农残”的蔬果洗涤灵,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蔬果洗涤灵里含的苯环毒性很高,在去掉“农残”的同时,会引入更大的危险。大多数情况下,蔬果洗涤灵只起到一个表面杀菌的作用,很难破坏农药的化学结构。
5、地底下长的就安全。特别是对于叶菜,农药残留的规律是,根部最多,茎次之,然后才是也和果实。例如韭菜和洋葱,由于根部容易长韭蛆等害虫,所以常常采用“根灌”的方式施药,所以农残根部,即使是喷到叶子上的农药,最后也都会富集到根部来。当然,根茎类的土豆、地瓜、山药等倒是相对安全的蔬菜。
6、室温放置几天再吃,等农残降解。按照国家规定,蔬菜在采摘前一周就禁止喷药了,所以从田间到市场再到你的菜篮子时,能降解的已经降解了,如果是非法喷洒无法降解的非有机磷农药你买回来再放烂了也降解不了,而且室温放置会导致亚硝酸盐显著上升,蔬菜里的营养成分大大下降。
以上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些常见误区,那么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1、流水冲洗几分钟,然后浸泡10分钟左右,用淡盐水、淘米水、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都可以。虽说小苏打水去“农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不建议采用,因为呈弱碱性的小苏打水会同时破坏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最后再用清水冲洗,注意是“先洗后切”。
2、阳关照射。据测定,蔬菜在强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可减少60%左右。所以,清洗前给蔬菜晒几分钟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
3、高温加热也可以使农药分解。一些耐热的蔬菜,如菜花、豆角、芹菜等,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几分钟,“农残”可降低30%左右,再经高温烹炒就可去掉90%左右的“农残”。
4、去皮。蔬菜去皮虽然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但的确可以减少“农残”,尤其是黄瓜、茄子等施药多的蔬菜和大部分的水果,权衡利弊,建议还是去皮吃较好。
掌握这些方法,就不必再为“农残”而纠结了。多吃蔬菜水果能降低多种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其实,我们很少听到有谁吃蔬菜而“农残中毒”的新闻,倒是“吃肉多吃菜少”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各种慢性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大。所以,相比较“多肉少菜”的饮食习惯,“农残”的危害真的不值一提,而且还有这么多消除“农残”的方法。
“农残”不是满足自己口欲之欢的借口,想要拥有健康,还是享受“顿顿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的生活比较靠谱。
七招预防农残
预防农残农残的预防编辑招: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防治农药含量超标,在生产中必须选用对人畜安全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剂型农药,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农药品种“五花八门”,各种药剂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防治对象等各不相同,某种农药只对某些甚至某种对象有效,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应当选择对防治对象效果、对人畜和环境生物毒性低、对生态环境安全、对作物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品种。病虫害检测设备
第二招:掌握用药关键时期。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相同的农药对防治对象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会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选择一个的时间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不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应在关键时期施药。预防兼治疗的药剂宜在发病初期应用,纯治疗也是在病害较轻时应用效果好。防治病害在发病初期或前期施用。防治害虫应在虫体较小时防治,此时幼虫集中,体小,抗药力弱,施药防治最为适宜。过早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过晚农药来不及被作物吸收,导致残留超标。
第三招:掌握适当的用量。农药要有一定的用量才会有满意的防治效果,但并不是用量越大越好。首先,达到一定用量后,再增加用量,不会再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其次,留有少量的害虫对天敌种群的繁衍有利,将害虫“赶尽杀绝”并不可取;再次,绝大多数杀虫剂对害虫天敌有一定杀伤力,用量越大,使用浓度越高,杀伤力越大;,农药用量增加必然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掌握使用剂量十分重要,不同农药有不同的使用剂量,同一种农药在不同防治时期用药量也不一样,而且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量都是经过技术部门试验后确定的,对选定的农药不可任意提高用药量,或增加使用次数,如果随意增加药量,不仅造成农药的浪费,还产生药害,导致作物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而害怕农药残留,采用减少药量的方法,又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为此在生产中首先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的农药品种,掌握防治的用药时机;其次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标准,既保证防治效果,又降低了残留。
第四招:采用恰当的用药方法。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烟雾法、熏蒸法、毒土法、土壤处理法、种子处理法、注射法、包扎法、毒饵法等农药使用方法,应该根据病虫草害的危害方式、发生部位和农药的特性来“灵活”选择,不可“千篇一律”。如在作物地上部表面危害的,一般可采用喷雾、喷粉的方法;对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可采用土壤处理的方法;对通过种苗传播病虫害,可采用种苗处理的方法;一些内吸性好的药剂在用于防治果树等木本植物的病虫害时,可采用注射或包扎的方法;颗粒剂只能采用撒施的方法等。
第五招:掌握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即一次使用农药距离收获时的时间,不同农药由于其稳定性和使用量等的不同,都有不同间隔要求,间隔时期短,农药降解时间不够会造成残留超标。如防治麦蚜虫用50%的抗蚜威,每季使用2次,间隔期为15天左右。
第六招:采用交替轮换用药。多次从复施用一种农药,不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