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用户都加快了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安全防范越来越引起重视,安防控制系统为用户安全防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依靠视频控制系统、智能分析、报警系统等子系统及其之间的系统联动,为用户及时提供异常事件的控制信息,将被动控制化为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立一套企业级安防平台,能充分满足企业安防系统建设的需要,实现门禁、巡更、报警及其它子系统的集成。IP视频控制系统是当前网络视频控制先进的架构,是网络视频控制今后的发展方向,其它网络控制模式会逐步过渡到全IP模式,全IP模式是实现高性价比的高清视频控制系统的基石。
对前端图像设备应具备兼容性,包括对硬盘录像机、视频服务器、网络摄像机等数字图像设备的兼容;能够实现多种模式的图像采集、压缩、显示、报警联动、控制、远程存储回放、远程管理等;能够兼容的数字图像设备应包括国内主流品牌的数字图像设备,在前端设备兼容方面应实现安全开放式的兼容,最终实现安防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障有力。
企业级安防平台控制系统总体构架融合视频控制子系统、门禁巡更子系统、报警子系统、智能分析子系统等信息资源,结合GIS系统与移动终端服务,在统一的网络构架和综合应用共享平台上实现各种业务功能,实现与现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整合,体现企业级安防平台的整体性,提高系统的共享度。
浅谈人脸识别在智能安防系统的应用
人脸识别的应用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员在不同地域之间频繁的流动,随之而来的是对公众人员的安全管理的需求迅速增加,每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逐年上升,众多涉案人员在逃,此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小偷惯犯难以抓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安在逃人员约50万,各地的公安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对协助其案件技侦和对重点区域提供安全保障。
而另一方面,目前平安城市基本上完成了联网、高清化的建设,正在走向以实战应用、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现有的控制系统每天产生海量的网络高清视频数据,其中就包含大量可用的人脸信息,而当前这些人脸的信息整体的利用率不高,配套的使用工具简单,甚至是依靠人工排查的土办法。因此,为了实现在海量视频中的人员身份的快速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较佳的选择。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安防智能化产品,其技术源头始于20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人脸识别的才进入了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目前,在安防控制领域,人脸识别主要是基于对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虽然环境光线、人脸的分辨率对识别结果存在影响,但相比其它特征识别,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友好性、高并发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开放的公共环境下的应用,人脸识别产品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市场上人脸识别产品中,静态人脸识别产品的使用比较广泛且成熟,在通关、金融、电信、公证等领域需要对人和证件进行一致性验证的场景下,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表现良好。尤其是金融行业,由于银行业务对身份核实的需要及VTM的推广,客户在办理业务或自助办理业务过程中一般均要对客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核实,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获取客户证件内的人脸照片和现场客户的图片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完成人证一致性验证,大大提升金融的业务工作效率。
动态人脸识别的应用当前处于前期阶段,并逐步开始在交通、公安、楼宇、社区等领域推广。由于识别目标的非配合性,动态人脸识别应用上比静态人脸稍复杂,实现人脸识别的高准确率和时效性是业务应用的前提,需要专业的团队开发、部署才能取得满意使用结果。
常见的安防系统施工工艺要求
安防系统包含很多子系统,对于入门者来说,首先要学习掌握一些安防系统方面的知识。
一、安防系统施工的总体步骤
1.施工准备阶段: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施工技术交底。
2.材料、设备、工具、辅材等有关必要的物品应准备齐全。
3.样板工序:安防穿线、设备安装、机柜内理线。
4.施工现场布线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
5.自检、检测、竣工验收。
二、常用工具、调试设备与仪器
1.剥线钳、电烙铁、网线钳、万用表
2.测线仪、笔记本
3.小型监视器(携带方便,用于室外分系统或摄像机的测试)。
4.主干光纤衰减专用测试仪器。
5.其他检测、测试专用设备(如有需要)。
现场前端设备的分类: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系统。根据工程所涉及的子系统,结合平面布置图及配置表对各系统前端设备进行分类,将设备的型号、编号、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壁装、吊装、吸顶安装)、防护范围编制成前端设备安装配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