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是大树移植成活的重要因素。大树在生长过程中,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养分与枝叶所消耗的水分、养分达到了动态平衡。树木移植后,这种固有的平衡关系将会被打破,从而影响到树木的正常生长。修剪是协调这一平衡关系的有效手段,在大树挖掘前一定要进行树冠修剪。一般以疏枝为主,短截为辅。修剪强度应根据大树种类、移植季节、挖掘方式、运输条件、种植地条件等因素决定。
一、修剪目的
1.提高成活率
大树在挖掘过程中, 无论裸根还是带土球, 对树木的根系都会有一定伤害, 从而破坏了原植株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和养分的平衡。若不修剪去枝,则会影响树木成活。而通过修剪, 便可减少枝叶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和养分平衡, 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 。
2.树冠整形
树木在原生地所形成的树冠, 较之在定植地点所要求的树冠, 会有一定的差距。在苗圃中栽培的大苗株行距一般较小, 苗木侧枝普遍不发达, 顶端优势强的树木主枝往上抽高徒长。绿化地点的性质不同, 对树形和树冠的要求也不同。如用于道路绿化的树木,要求树冠宽广,覆盖面积大,有时还要分叉整形,以调和与架空电缆的矛盾。绿地树木的整形, 根据孤立树、 群生混交林和与建筑物配置的树木等不同类型而有不同要求。 因此在移栽过程中, 必须经过整形,才能达到不同的绿化要求。
3.延迟物候期、增强生长势
树木经过修剪, 植株上的花芽、 叶芽、 混合芽随枝条的剪下而大量减少。剪去的芽一般都是顶芽、壮芽,留下的芽则是较弱的侧芽、腋芽、隐芽或不定芽,这类芽萌发的时间晩, 可以在苗木栽植以后, 温度、 湿度等条件对根部的生理活动较为有利时, 才开始萌动, 这样就推迟了发芽日期, 协调了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理活动。通过修剪还可以使当年树木的生长势增强, 当年枝的年生长量比未修剪树木的生长量为大, 即使是慢生类树种,如国槐,经过修剪后的定植大苗,当年的枝条生长量可达1-2m
二、修剪技术
1.修剪时间
树木的修剪时间,按树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落叶乔木一般在栽植前修剪, 因为落叶乔木高大,若栽植后修剪,则在树木运输、栽植及栽植后修剪等环节中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是作为行道树、行列树,则要在修剪后再进行调査观测,观察植株的高度和分技点距离地面高度是否按规格要求统一整齐,如有差异,则需进行补差修剪。常绿乔木如果树体较小,可在栽植后修剪。
2.修剪方法
修剪的常用方法有疏剪、短剪、缩剪、抹芽修剪、嫩枝摘心等。
疏剪 疏剪是将枝条从基部剪除的修剪方法, 包括生长期内疏梢及疏掉多年生大技。其目的是减少枝量, 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 削弱基枝的生长势。经疏枝后, 对留在基枝剪口下的枝条生长有促进生长作用, 而对剪口以上的枝条有抑制作用。为了加大层间距离和层内距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需要把多余的徒长枝(包括直立枝、横生枝)、过密枝、对生枝、重叠枝,毫无利用价值的细弱枝、病虫枝和枯枝从基部疏除。
短剪 短剪是将一年生枝条剪除一部分的修剪方法。 短剪可以分为轻剪、 中剪和重剪三种。轻剪,即剪去枝条的1/5,主要用于辅养枝的修剪;中剪,即剪去枝条的1/3, 主要用于骨干枝和延长枝的修剪; 重剪, 即剪去枝条的 1/2, 主要用于个别强枝的修剪。不同的树种短剪以后抽枝反应也不同 。 如银杏枝条的轻剪优于中剪,更优于重剪。在主技或侧枝的延长枝上, 如果只剪掉顶端3 ~ 5个芽 (留外芽), 可比不短剪多抽生1/3的长技;如果剪掉枝长的1/2或1/3, 则抽生枝不但不会增加,反而影响树冠的扩大。因此在整形修剪中,如果不是为了平衡树势,对主枝和侧枝不宜采取中剪,更不宜采用重剪;对空间较大,需要抽枝弥补空间时,可以利用轻剪,促发枝条。如无空间则不进行短剪。
缩剪 缩剪是对多年生枝进行短剪的方法,一般修剪量大,有更新复壮的作用,多用于骨干枝更新复壮及控制树冠辅养枝的作用。有些大树的枝条发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老化现象。可通过缩剪进行更新复壮。缩剪时应先选定适当的剪口部位,即应选在枝条的技弯头最高点之前,而且在缩剪剪口之下最好有一个强健的向上枝条。在缩剪之后应将缩剪剪口之下的所有衰老细弱枝全部疏除。
抹芽修剪 在主侧枝短截后,在剪口下的背上芽(即短枝),很易萌发抽生直立旺枝,形成徒长枝,影响剪口下两侧侧芽萌发抽枝,也影响延长枝的生长。因此在主枝和侧枝短截后,可以把剪口下背上l~2个芽抹去,不使抽生直立旺枝,其效果很好。
嫩枝摘心 即摘嫩头。当生长枝生长达15cm左右,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至6月上旬,把新梢嫩头摘去,可促发二次生长、增加枝叶量、扩大树冠,也可促进枝条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