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称“武艺”,一则可以独立出体育的范围,一则可涵盖技术、思想、文化,乃至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国术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正蒙来为大家简单讲一讲吧。
一般人对国术都有误解,认为国术单单就是武术。有的甚至戏称为“舞术”,这是对国术不解。国术,所谓“国”,就是强国、强民!所谓“术”,就是技巧与艺术。 练之,一来可防身,二来可健体强身、修身养性,这就是它的术。公孙大娘舞剑器,观者动容;若是一套太极打将出来,飘逸潇洒,张弛有度,刚柔相济,阴阳相合,这岂不就是术与艺的结合吗?
国术者,古今同义,国之术,修身之艺也!
有人对武理解成'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是一种误解,其产生谬误处是对'止'的《说文学武》认识上:以趾为动。对武的理解便误解成'举戈而动'而非'止戈为武'的原意了。'止'字,是'一只脚(趾)'的意思,是'步'字的前一只脚,后面的一只脚不再踏上来、停止前行的意思。
(wu)的发音出自于舞。'舞'是先于'武'出现之前、用来彰显身强力壮、矫健灵活的行为。后来,因为出现争斗,继而立武:停止争斗的行为。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武,即界定了人的安全范畴。
半步(止)为三尺。尺,指尺骨。三尺,指一腿之距。
武与戊同音通义:戊,wu,会意。从丿从戈,。'丿'意为'不'。'戈'与'丿' 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戊位中央,与'武保半步之安'一致。
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武术就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下面就由正蒙简单介绍一下吧。
尽管武术一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但国术、功夫等对中国武术的其它描述在海外也同样具有极大的知名度。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再次获得追捧。这说明了中国人对文化本位的追寻与回归,而作为国学内在组成部分的国术,在今天中国文化红透世界的时候。再次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武文化的核心词汇,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