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育英会跆拳道俱乐部:
2006年成立了育英跆拳道表演团,该团曾多次参加大型的体育交流、表演、比赛等公益演出活动,为您的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崭露头角的机会。与此同时山西育英跆拳道与国内外众多跆拳道馆、教练员建立了跆拳道合作关系,为学员的晋级升段考核提供了良好条件。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朝鲜民族古时以农业及打猎为生,在抵御野兽、对抗入侵与祭祀活动的舞艺中, 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攻防技巧及格斗自卫武艺的雏型。在两千年前的高句丽皇室墓葬的壁画中,画有两名男子在用跆拳道的攻防姿势互相争斗。
利用格挡的方法进行防守
按照防守方向来划分,格挡的方法基本上有向上.向(左右)斜下.向(左右)斜上防守三种。一般来说,运动员采用格挡的方法是出于以下的原因:一是对方 进攻速度较快,自己来不及使用闪躲.贴近等方法时,下意识的用格挡进行防守;二是已预测到对方使用的技术,使用针对性的格挡是为了迅速作出反击动作,使格挡成为转化攻防的连接技术,为比赛得分创造条件。
有这里不提倡防守者把手臂贴放在自身的得分部位上,用以减少对方的击打力度和效果。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对方击打力量很大,即使不能得点,由于没有缓冲的余地,很容易造成自己手臂甚至身本内部的受伤,而且不利于自己迅速作出反击动作。
山西育英会跆拳道俱乐部:
在朝鲜三国时代的高句丽、新罗及百济,三国互相抗衡,侵袭对方,更加速使武艺的盛行。无论在武官考核,民间手搏击打或祭典舞艺中,都充分表现出武艺的形态。如新罗的跆跟、花郎道是军中的必修科目, 而在百济国推崇并鼓励人民学习马术、射箭及跆跟等武艺。
在跆拳道没有正式命名之前,韩国徒手的搏击流派有很多。名称也有跆跟、手搏、唐手、托肩、花郎道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其内涵风格以及名字均得到规范和统一。“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所创,他退伍以后,在跆拳道中融合民间元素,最后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