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的腰带,是束而不系的,只用细绳系于腋下衣肋之际,没有束腰作用,是纯粹的装饰用具,为了使佩戴者显得气度大方。由于腰带束而不系,仅悬于腰际,常常活动,腰带免不了有时向上仰至胸部,有时向下垂至腹部,为了保持平衡,佩戴者必须用手扶着,呈现出“撩袍端带”的样子。
据说,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臣们,还能根据玉带的位置,揣测出朱元璋的心情指数。当朱元璋的玉带上仰到胸部时,表明他心情很好。反之,当他的玉带下垂到腹部以下,则表明皇帝要大发雷霆之怒,甚至要杀人了。
腰带,是中国古代男子的重要服饰,不同的材质,显示出佩戴者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尤其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对腰带的使用制定出严格的规定,上朝的时候,只要看他腰间系的腰带,便知道是什么品级的官员了,有点像今天军人戴的官衔徽章,不可胡乱佩戴。
现在,我以明代开国功臣汪兴祖的一条玉带为例,大致讲一下明代官员是如何根据品级来系腰带的。
玉带板,也称为“带銙(kuǎ)”,因为玉不可以弯曲,所以先要制作成一块块的扁平玉带板,才能串穿成玉带。
玉带板一组共14块,每一块的长度在3到8.8厘米之间,宽度在4.2到7.9厘米之间。用纯洁滋润、白如凝脂的和田玉雕刻而成,主要带板的纹饰采用钻孔镂雕法,以重叠的层次,巧妙安排纹饰,在方寸之间,表现出龙在云纹中上下盘绕的威武神态。
在雕琢上,龙首雕琢的尤为精致,无论是须、眉、髯、鬃,还是角、鼻、唇、颚,都以传神的刀法,灵动的线条,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尽显龙的威严之态。
龙的周围饰以灵芝状祥云纹,巨龙在云层间穿越,栩栩如生,饱满而不失玲珑,大有宋元时期的玉雕遗风。作者以独具匠心、轻快流畅的刀法,把云龙纹雕刻地出神入化,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
更令人赞叹的是,已经精雕细刻的玉带板,底部又镶以金托,洁白的美玉在黄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富丽华贵,同时又有着“金玉良缘”的美好寓意。
14块玉带板,每一块都精雕细琢,玲珑剔透,堪称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杰作。把这些精美的玉带板镶缀起来,就是一条彰显着富贵与地位的玉带了。
腰带的产生,与中国古代服饰密切相关。古人穿着长袍,腰间必须系带,如果不系带,会被视为无教养、轻礼仪的表现。唐代之前的腰带,以皮革腰带为主。到唐朝时期,朝廷把皮革腰带做为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
历史上最早的玉质腰带,始见于北周时期,最初只是在腹前正中的腰带两端连接处加玉质带钩,后来发展为围绕带面缀镶一圈镂雕花纹的片状玉块,成为身份的特殊象征。
因为玉带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古代皇帝常常把玉带作为贵重礼品,赏赐给有功之臣或自己喜爱的大臣,“以示异恩”。如宋代的神宗皇帝,就曾经在收复失地的胜利喜悦中,兴奋地把自己佩戴的一条玉带当场解下来,赏赐给了有功之臣王安石。
明代统治者沿袭并发展了唐朝关于腰带的官服制度,把腰带规定为革带,带上缀有带板,按官员品级的不同,分别用玉、金、银、铜、乌角等不同材料制作的带板,分别称之为玉带、金带、银带等等。据《明实录》记载,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钑(sà)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盛大节日,文武官员穿着朝服,佩戴不同的腰带,显示出官员的不同身份等级。
依据明朝规定,汪兴祖出土的云龙纹玉带,是明代一品官员佩戴的,标志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的这组明代云龙纹金带板,是明代三品官员佩戴的。跟它同墓出土的一组狮蛮纹琥珀带板,在明朝考古中极为罕见。
有趣的是,细数云龙纹金带板和狮蛮纹琥珀带板的数量,都是20块。据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记载,一条完整的玉带是由三台、圆桃、排方、鱼尾、辅弼等部分组成,共20块。
帮您解决以下困惑:
1、手里藏品不知道其价值;
2、藏品有价值找不到出手渠道;
3、藏品价值很高卖不上价格;
4、没有时间和途径宣传藏品提升其市场价值;
请联络厦门御古文明传达有限公司资深古玩经纪人:吕经理(丰厚古玩运作经历),24小时咨询热线:13959203898,咨询QQ:270528640
文物判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雄厚实力确保。
聚全球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全国资深藏家宝藏。
媒体宣扬和网络展拍结合,创造全部立体的宣扬阵型。
建立业界规划较大特征明显的拍卖广场,成果钻石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公司地址:厦门思明区湖滨南路328号亿宝大厦21层
我国艺术品工作金牌经纪人:吕经理 电话:13959203898;QQ:270528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