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设备振动时间:
一般情况下,焊接构件的振动时效由如下三个阶段组成:
— 开始阶段(开始振动的约2min~3min):参数变化很快,构件的残余应力亦随之 变化很快;
— 中间阶段:参数和应力变化趋缓;
— 结束阶段(最后的约2min~3min):参数和残余应力基本上没有变化。 根据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的规律及特点,振动时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min~45min 为宜。 对于刚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构件而言,其振动时效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
传感器将工件的实际振动变成电信号传输给微机处理,帮助微机实现对工件的振动监视,用来测试工件的振动情况。其特点有:
1. 投资少
2. 生产周期短
3. 使用方便
4. 适应性强
5. 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6. 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7. 符合环保要求
8. 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自动化。
9. 振动时效设备可避免金属零件在热时效过程中产生的翘曲变形、氧化、脱碳及硬度降低等缺陷。
振动时效的工艺文件:
对焊接构件进行振动时效时,应由技术人员编制并下达相应的振动时效工艺卡。 操作人员在完成振动时效操作后,应及时填写相应的操作记录卡。 振动时效工艺文件应按有关规定管理、存档。
参数曲线观测法:
可根据振动时效过程中实时打印的a—t曲线的变化及a—n曲线振动前后的变化评估振动 时效的实际效果。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判定振动时效有效:
— a—t 曲线上升后变平;
— a—t 曲线上升后下降,最终变平;
— a—n曲线振后共振峰发生了单项特征或组合特征的变化(出现振幅升高、降低、左移、 右移);
— a—n曲线振后变得简洁而平滑;
— a—n曲线振后出现低幅振峰增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