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源控制贯穿于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的全过程,体现在诸如改善发动机平衡性能、动力学性能、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精度等。发动机在工作中产生振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原因有:发动机重心周期性移动,往复运动件沿气缸上下作用的惯性力,所有旋转运动件的离心惯性力,气体压力交替作用引起曲轴回转周期变化等。这些不平衡力和力矩通常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结果设计参数来调整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免结构共振,改进系统共振特性,如通过对机体的模态分析和有限元计算来研究机体的固有频率的振型等。削弱机振源和避免共振首先应从设计阶段考虑,要在整体设计中贯穿系统工程思想,充分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如有限源设计、可靠性设计、稳健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智能系统和专家系统设计。
传统的发动机采用弹性支承降低振动,隔振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橡胶支承一般安装在车架上,根据受力情况分为压缩型、剪切型和压缩剪切复合型等。压缩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应用广泛且由于自振频率较高,一般限于垂直方向上使用。剪切型自振频率较低,但强度不高。压缩剪切复合型综合了前面两种结构的优点可以满足耐久性和可靠性要求,这是国内外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为了使隔振橡胶支承系统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参数表要求同一方向的弹簧常数,这样也可使几形尺寸减小。
坚实的基础、稳健的增长,潜移默化间,洋马发动机在中国市场开拓出越来越广阔的天地。借助百年的底蕴,洋马发动机在开拓中国市场的时候也不断进行着传承与创新。“我们会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断调整产品,不断完善各个细节,越是差异化的产品,越能增加竞争力。”德留尚之表示,洋马发动机的根本理念就是节能环保,自成立以来,洋马发动机始终在致力于节油技术的开发。面对中国市场国III标准即将实施的现状,洋马发动机也将在未来帮助原来国II排放标准的客户进行产品升级,同时,抓住这个契机,让更多节能环保的洋马发动机产品为市场和客户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