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宝贵的雨水让其变为可用的资源?这对水质型缺水、雨水却很丰沛的南京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金勇军处长介绍,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水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106.5毫米,丰水季(4月—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专家测算,南京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达1.47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雨水经过生态或工程化收集和处理后可以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可回用于工业、生态环境、市政、绿化等方面。“打个比方,做好雨水的综合利用,就好比要把城市建设成一块能吸水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吸水,用水的时候又能挤出水。”金勇军说。
南京市自2013年开始,就启动了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和相关管理办法的研究和编制工作。结合南京的雨水资源特点,并借鉴国内外同类城市的成功经验,规划以低影响开发、科学可持续、统筹协调、生态排水、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等为理念和原则,积极推进全市的雨水综合利用。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成为南京首部雨水综合利用规划。
据悉,规划提出南京市雨水利用模式分为雨水集蓄利用(直接)和雨水渗透利用(间接)两种模式。雨水集蓄利用包括有利于雨洪削减的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积淹水改造的雨水集蓄利用,居住区、学校、场馆和企事业单位的雨水集蓄利用,湿地、水塘的雨水集蓄利用,绿地、公园的雨水集蓄利用,以及防护走廊的雨水集蓄利用六个方面。
雨水渗透利用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推广生态河道雨水渗透利用,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改变硬质化河道护岸做法,打造会呼吸河道,同时利用河道水系进行汛期的调蓄,减小汛期河道的排水压力。推广生态道路雨水渗透利用,发挥生态道路的蓄渗能力和对初期雨水的净化能力。推广生态屋面与广场雨水渗透利用,针对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区可建设屋顶雨水集蓄系统和屋顶绿化系统。尽量使截留的雨水渗入地下,起到涵养地下水的作用。
考虑到南京的区域、水域分布特点,专家建议南京的雨水综合利用要因地制宜,统筹合理考虑不同区域的山形地貌、河道水系等特点,体现南京市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无疑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水景营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是景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南京蓝领新材料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排放系统设备的生产与销售。我们一直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开拓国际视野,不断创新,让我们的产品真正做到和国际接轨,用新好的产品服务客户。
南京蓝领新材料有限公司PP雨水模块适用于雨水的过滤净化、收集、再循环利用等系统。此产品主要由再生的聚丙烯制成。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PP雨水模块结构简易轻便,具有95%的有效集水空间,并且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模块式设计可按工程设计需要任意组合。广泛应用到各种建筑领域、景观、园林、排水渠等雨水利用系统中。
通过对某公园规划设计中雨水收集模式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针对公园场地中不同的地表类型,采取不同的收集方法和计算系数来计算收集场地的雨水,并提出合理利用雨水的方式方法,使雨水的收集、利用与设计方案有机结合,在确保空间设计功能和效果的同时,将雨水的再利用率提高到 ,从而降低后期景观用水的养护成本。
公园绿地应充分利用降雨资源,收集利用雨水,补充公园绿地用水,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下修建大型的蓄水池,来收集雨水。可以充分的满足某公园的用水需求,不需要浪费自来水资源。循环水利用系统,节能环保,高效,是新型的一种环保能源。
好处一:吸住集中降水,告别“城中看海”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让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城市内涝问题。
好处二:雨洪利用,节约水资源
当城市成为“海绵”时,降雨时城市吸饱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时,就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城市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运用得更加平衡。以北京为例,自打造“海绵城市”以来,仅2014年就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方,相当于14个昆明湖。
好处三:生态与经济并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另外,“海绵城市”建设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经济效应可观。
海绵城市建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国外经验已证明,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雨水管理方面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