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谷难!一亩跪爬五六天!
种植谷子,其收益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用传统耧播或人工撒播,667㎡﹨亩下种3斤以上。每斤谷种为17万—19万粒,按85﹪芽率计算,亩出苗50万株。一般构成亩产300—400公斤谷子的苗量为12000株左右。其谷子高产的亩苗量极限为20000株,超过这个极限则随苗量增加而降低产量和出米率。故有“稀谷打稠谷,稠谷打秕谷”之金科玉律。
尽管学术界常见“亩留苗40000株以上”的理论数据,但实际生产中超过20000株必然减产。
按一亩谷田出苗50万株计算,减去2万极限留苗,有48万株应间余苗。按一捏3—5株拨,需要一个人拨4—6天。此时正值酷暑,烈日似火,蹲、跪、爬行,唇裂渗血。站起来天旋地转、眼冒黄花。蹲下去腰酸膝痛,脚麻腿肿 。有道是:只见米价高,谁知间苗难!按照农民建筑打工工资计算,亩间苗费需要400—600元。并且因出苗拥挤、苗细苗弱而降低产量。
国家对于谷子播种机的开发一直没有停止。但因种子极小,技术难度太大,至今尚未开发成功!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
种谷子要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黑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合理轮作,把谷种播在上茬没有种过谷子的地块上。地块选好后,要细整地,整好地。[3] 适时早播一是选好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商品性和营养性均好的优良品质的种子。二是搞好种子处理,对谷种进行风筛选、盐水选,清除秕粒、草籽、杂物等,将种子阴干,然后用药剂处理,防止地下害虫和白发病。三是适时早播,当气温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主要是抢墒播种,整地要细,踩好格子,覆土均匀一致,播后如遇雨形成硬盖时,用磙子压或其他农具破除硬盖,以利苗全苗壮。四提高播种质量,对底墒较好,表墒较差的地块,推掉干土,把种子播在湿土上;对土壤墒情较差地块,在播前1—2天把有机肥闷湿,施入土壤中,借墒播种;幼芽拱土时如出现干旱,压一遍磙子,提墒,确保全苗。总之,要千方百计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五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根据地势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密植,原则是平地、肥力高的地块,密度大些;坡力、肥力低的地块,密度小些,一般平地、肥力较高地块,亩保苗株数3.5—4万株,坡地、肥力较差地块,亩保苗3—3.5万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