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强度耐候桥梁钢,一般有3种研制路线,种,是传统的调质生产工艺路线,如美国桥梁用结构钢标准(ASTMA709/A709M-95)中的70W(碳含量≥0.12%),它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需要焊前预热,因此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第二种,就是低碳TMCP工艺路线,钢中碳含量一般在0.07%~0.11%.这种钢虽然不用进行调质处理,但由于碳含量仍然相对较高,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钢板愈厚其焊接敏感性系数愈高,在焊接时需要预热;在采用大线能量焊接时,还存在韧性降低的问题。
第三种是超低碳贝氏体钢路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碳含量严格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小于0.05%),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同时,具有极佳的焊接性,所得到的贝氏体组织均匀性较好,微区间电极电位差较小,增强了耐蚀能力。由于它不用调质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是当前高强耐候桥梁钢的发展趋势。
提高钢结构的耐震性十分重要,在建筑领域用屈服点低且有优良延伸性的超低碳钢制成减震器(也称缓冲挡板),因其在减震过程中吸收了地震能量,防止了主要结构部件的损坏,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耐震性。在桥梁方面,用超低碳钢制成用于桥脚部件的减震器,其塑性变形吸收了地震输人能量,可提高桥脚的耐震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