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大全:
1.零件去除氧化皮。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3.去除毛刺飞边。4.经调质处理,HRC50~55。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6.渗碳深度0.3mm。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11.未注圆角半径R5。12.未注倒角均为2×45°。13.锐角倒钝。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16.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17.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18.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19.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20.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21.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22.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23.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24.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25.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26.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27.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28.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29.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30.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31.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32.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33.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34.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35.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36.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轴类零件和盘类零件的加工方式大部分都是车削,而套类零件一般都用镗削,复杂曲面的切削加工,主要采用仿形铣和数控铣的方法或特种加工方法。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
(一)外圆表面的加工路线
1.粗车→半精车→精车:
应用最广,满足IT≥IT7,▽≥0.8外圆可以加工
2.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用于有淬火要求IT≥IT6,▽≥0.16 的黑色金属。
3.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用于有色金属、不宜采用磨削加工的外用表面。
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超精加工、砂带磨、镜面磨、或抛光在2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加工。
目的为了减少粗糙度,提高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
(二)孔的加工路线
1.钻→粗拉→精拉:
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盘套类零件的内孔,单键孔和花键孔加工,加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
2.钻→扩→铰→手铰:
用于中小孔加工,扩孔前纠正位置精度,铰孔保证尺寸、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钻或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或金刚镗
应用:
1)单件小批量生产中箱体孔隙加工。
2)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孔系加工。
3)直径比较大得孔ф80mm以上,毛坯上已有铸孔或锻孔。
4)有色金属有金刚镗来保证其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4./钻(粗镗)粗磨→半精磨→精磨→研磨或衍磨
应用:淬硬零件加工或精度要求高的孔加工。
说明:
1)孔最终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水平。
2)特小孔加工采用特种加工方法。
(三)平面的加工路线
1.粗铣→半精铣→精铣→高速铣
平面加工中常用,视被加工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灵活安排工序。
2./粗刨→半精刨→精刨→宽刀精刨、刮研或研磨
应用广泛,生产率低,常用于窄长面的加工,最终工序安排也视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而定。
3.铣(刨)→半精铣(刨)→粗磨→精磨→研磨、精密磨、砂带磨、抛光
加工表面淬火,最终工序视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而定。
4.拉→精拉
大批量生产有沟槽或台阶表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