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政策最严的国家,也是绿党进入议会的国家。有一段时间,“生态”一词成了好公民的口头禅。从香蕉到套头衫,都要是“生态”的才行。无论是反对核动力的辩论还是与毁坏森林的“酸雨”的斗争,“生态”问题总是一个中心问题。虽然在80年代的时候人们还认为,生态与发展经济水火不相容,而今天的经济界却有了新的认识,即可以利用“生态”问题赚钱:不论在洗衣粉、牙膏还是汽车等生产行业中,环保意识可以生财。因而产生了一个新型工业分支-生态工业。实际上,很多人有能力在生态商店里多出几个欧元购买所谓生态洗衣粉或者生态咖啡。德国的绿党不仅进入了议会,而且还进入了联邦政府。但人们还没有觉察出有什么重大的改变。
城市垃圾平均含有70/100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菜叶、碎纸、包装袋、泥土、果皮、碎玻璃、砖渣、石块……它们的利用价值较底,目前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分离出来,经过简单加工后燃烧发电.所谓加工,往往是把散乱的垃圾粉碎、干燥、团结、压实,形成一个个垃圾团,再将垃圾团倒入电站的焚烧炉中焚烧,其热量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气推动锅轮发电机发电。
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中西部地区人烟稀少,加之交通不便利,一直未成为开发热点。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沿海来说的确缓慢了许多。中国地大物博,尤其中西部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这些资源不仅会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还会吸引大批的外商前来投资。
但是,人们在注重开发中西部自然资源的同时,切莫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开发一个地区,在人们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环境也往往一同会遭到破坏。贪于急功近利,铺摊子,上项目,全然不将环境保护放在心上,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种只重经济发展,忽视保护环境的做法,最终将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有人会说,已到了信息时代,哪有功夫去搞垃圾分类。此话差矣。废弃物的分类只是举手之劳,关键是有没有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意识。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那么,要教育学生,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提高素质,而高素质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正确的思维、认识问题的方法。对待每一件事,不只看到自己,还要看到家里;不仅想到家里,还要想到集体、想到国家,甚至还要想到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这样,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才会视野宽广、心胸开阔,永远有朝气。
废弃物按类分别回收,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好课堂。任何好的朝代、社会制度,都会注意开源节流,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万事俱兴,都需要资金;我们又是人口大国,资源并不富有,更需要在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上下功夫。如被人们随意丢掉的易拉罐饮料的开罐拔片,每个只有0.45克重,200万罐的小片则重0.9吨。回收一吨易拉罐,可以少开采2吨铝矿,同时可少建2吨规模的炼铝锭厂,并可避免采矿冶炼的工业污染损失。可见,积少就能成多,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