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食下塘。放苗的头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当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鱼苗,必须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种的鱼苗,严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鱼苗混杂投放,否则会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
调温下塘。对从外地运来的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由于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关较大,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适当放些塘水,数十分钟后,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才能放苗入池。
鱼苗下塘时敌害生物影响发塘率。鱼苗下塘后往往因施肥时间不当而使大型桡足类提前大量繁殖,还有龙虱幼虫和松藻虫等,它们可直接危害鱼苗或吞食鱼苗;另外青蛙蝌蚪不但可直接吞食鱼苗,还与鱼苗争食争氧;再一种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少数渔塘由于清塘措施不到位,鱼苗下塘时还有许多青苔,鱼苗一旦进入就很难逃脱。
天然适口饵料不足。鱼苗孵出3天后,内源营养基本消失,开始摄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适口天然饵料———轮虫,所以,鱼苗下塘时育苗池中都应有充足的适口天然饵料,否则鱼苗就会在短时间内消瘦死亡。
蛋黄是一种常用的鱼苗开口饵料,生产中可将蛋黄经80目筛绢过滤,使蛋黄颗粒变小,使其在水中呈雾状均匀分布,可使悬浮时间保持在1h左右,如果控制投饵量在适当的范围内,蛋黄可以较好地被鱼苗摄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饵料易沉降、散失,入水后易造成水质败坏,致使鱼苗生长慢,存活率低。
豆浆富含蛋白质,能满足鱼苗的营养需要,但是豆浆营养价值低、不易消化、吸收率低,易在水中形成悬浮物,影响溶氧,且易发酵,因此大部分豆浆主要起到肥水作用,促使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生长,间接为鱼苗提供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