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龙舟正受青睐
在广州,有许多制作玻璃钢龙舟的地方,日前,记者在白云区的一家玻璃钢企业看到了这种新型龙舟。
玻璃钢龙舟优点:侧翻时不会反盖
玻璃钢龙舟是双层结构,中间填充泡沫,这样可以使船身轻很多。即使翻船时也不会像传统龙舟那样把船员反盖住,因为玻璃钢龙舟只会打侧翻,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玻璃钢龙舟特点是维护方便,虽然只可以储存10年左右,但用完随便找个地方存放即可,不用埋到水里。
玻璃钢龙舟外观:大龙头更有气势
在龙头的制作上,玻璃钢龙舟的龙头可以做得比传统龙舟大一倍以上,而且不易褪色,气势更大。制作一条玻璃钢龙舟只需5天时间,每条造价在5万元左右。2004年便有广东企业开始制作玻璃钢龙舟,这些龙舟一般都是14.5米长,可乘坐22人的标准中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技体育的需求,玻璃钢龙舟的轻、快等特点慢慢被海内外运动员接受。
民间龙舟一般是以村或是家族为单位建造的,所以船的大小和长短不一,式样和花色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参赛人数也不同于国家竞赛22人的硬性规定,而是30几人甚至50几人不等,而最奇异的还是它渗透着当地原始巫术和神奇色彩的制作工艺。
首先是选材。龙头龙尾要用樟木造(当地人认为樟木是神木,有灵气、能通神) 。龙舟舟身即船体要用优质杉木打造,轻巧而又快速,而且这种树木不能采本村的,要到外村去偷。因为当地人认为,偷东西势必有人追赶,而偷者就会使劲逃,在追与逃的过程中,最终能逃走,就意味着这种木头制的船会划得快。首先派出有经验的长者,深入深山老林,选好适合做“龙骨”的树,打上记号,次日带领一班人马,携带祭祀品,砍伐这株“龙骨树”,斧响树倒,七手八脚砍完树枝后,一声“哟嗬”,将大树拖下山。山民们发现后,也会全村出动,大声吆喝、追赶,却又不会真的追上去逮着。追赶的人越多、越快,预兆要制造的龙舟越吉祥快速。
其次就是造船。在开工之前要选好日子、请好工匠、选择好场地。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左右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请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工匠做“掌墨师”(即为头的工匠,相当于总工程师) ,在宗庙祠堂里或是公共的晒谷场等比较大的地方准备打造龙舟。到正式开工,要举行在当地称为“伐木”的仪式。开工仪式要放很多礼花进行庆贺,东家或主持人打了礼金红包给工匠,掌墨师口念祭词,接着安排工匠做底、龙头、龙尾、橹等活,各司其职,然后才正式开始干活。
在制作中,龙舟头要用樟木雕刻而成,颈部雕有一个上覆木盖的空洞,类似菩萨“肚藏”的结构,里面放上大米、茶叶、木炭甚至碎银子,另放两张红纸片,注明龙舟打造的日期、主持人姓名等,还要放三味中药:蝉壳、钩藤、连翘。蝉壳喻龙舟轻如蝉衣,钩藤表示龙舟头、体相连,连翘则预兆连连获胜。龙头雕好后要举行接龙头仪式,从雕匠家开始,一直到龙头安置在新船头上,一路铳炮喧天,锣鼓欢鸣,人龙相随,热闹非凡。龙舟尾类似橹,以两条长3 米,宽4 厘米的楠竹片装点成凤尾,故称“龙头凤尾”。楠竹片还要用红油漆涂成一点一点的红斑,因为相传当年屈原投江之后,他的女儿女婿参加了江上的救捞,终日坐在船尾用竹片划水,磨破了手指,血染在竹片上。龙舟舟身涂之以漆,成黄、红、蓝、黑等,再用不同颜色绘出鳞片,称黄龙、黑龙等。中部交叉立两根木杆称“将军柱”,一根粗大的缆绳穿过将军柱的交叉部位系于船的首尾,使船身如紧绷的弓弦,将军柱上和缆绳上挂满了彩旗,彩旗上大书某姓或某龙。 船造好后要“关头”,即举行竣工仪式,只有办了“关龙”仪式之后,龙舟才不再只是木头,而是一条龙,具有了灵气。总之,整个龙舟制造过程异常复杂,制作工艺充满了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