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中医院成为国家化妆品行政许可首家中医检验机构
2016年4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重庆市中医院获得认定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的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承担《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规范》规定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和防晒效果人体试验项目。
2、《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服务指南》和《化妆品新原料审批服务指南》发布
2016年5月5日,《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服务指南》和《化妆品新原料审批服务指南》正式发布。这进一步充分证明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和化妆品新原料审批越来越有法可循,化妆品及其新原料的依法行政工作已有日趋科学、规范的形式。
3、《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公布
2016年5月26日,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了《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从防晒指数(SPF)标识、长波紫外线(UVA)防护效果标识、防晒效果标识变更及相关指数的测定等几个方面明确提出:已获批准的防晒化妆品、需要调整防晒效果标识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可按照本公告要求提出变更申请。
自2016年12月1日起,申报行政许可的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应当符合该管理公告的要求。
4、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等全国性行业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
2016年6月16日,国家公布包括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等与化妆品有关联的行业社团组织成为了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试点的第二批成员,脱钩后对于其自身的建设、监管将会更严格、服务意识将会更强化。
5、向美容行业协会(商会)通报“肉毒素”类产品致病事件
2016年6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化监管司与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药化监管司通报了非医疗机构注射疑似“肉毒素”类产品致病事件情况,解读了总局发布的《关于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消费警示》和肉毒毒素有关监管要求,介绍了化妆品生产经营有关监管规定和措施,督促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督促会员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从事经营活动,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有效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
6、致力于化妆品全产业链交易服务平台的重庆妆业线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6年7月11日,重庆妆业线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针对化妆品行业原辅包材料商对生产商;生产商对品牌商或销售商的全产业链专业BtoB平台,提出了“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持续精准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目标;着力助推实现化妆品行业专业化、信息化、物联化、数据化;首创了化妆品原辅料价格指数。
7、国家调整化妆品消费税
2016年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自2016年10月1日起将调整化妆品消费税;其中,普通化妆品取消征收消费税,并将“高档化妆品”税率调整为15%;同时,对于化妆品进口环节的消费税,税率将由30%下调为15%。这些对于促进化妆品消费市场都是利好政策。
8、中国化妆品行业专家继续扩展影响力
2016年10月5日,第二届中韩化妆品产业国际共同论坛在韩召开。200余名中外化妆品产业相关人士参与此次化妆品产业国际会议。中国化妆品业专家们通过讲述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国化妆品行业政策法规、中国元素—中医及其古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等,赢得了国内外与会人士的高度赞许。也说明了中国化妆品业为迈出国门、站稳亚洲、立足国际做出了扎实的积累。
9、中国政府多部门参与化妆品立法与监管国际研讨会
2016年底,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更多地了解和借鉴国际化妆品立法和监管经验,特别是加快《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工作的进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牵头,举办了化妆品立法与监管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化妆品专家进行专题讨论。
从这个研讨会规格上来说,这足以说明中国政府对化妆品发展情况的重视已越来越高。
10、婴儿用化妆品护肤品增长期已来临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超过了1786万,其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过了45%。有相关政府官员表示,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创新高,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口增加140万以上。
有经济方面的学者专门研究化妆品、护肤品等与新生人口增长间的关系,认为:2016年比上一年每新增1%的婴儿,对应化妆品、护肤品等的销售就应增加10亿元人民币左右,对比2016年比上一年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生了将近9%的比例,所对应化妆品、护肤品新增市场应该可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