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年会在无锡召开
2016年11月15-17日,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年会在无锡召开。标委会委员及3个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56人出席了会议。
秘书长卢军做了2016年度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他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情况,由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申请成立的ISO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的提案,国家标准委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向ISO秘书处进行了提交。ISO秘书处根据ISO工作程序,将中国提案向ISO所有成员国开放投票,2016年6月15日-1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SO技术管理局第六十六次会议获得通过,批准成立ISO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编号为ISO/TC306。ISO/TC306的工作范围涉及铸造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标准化,秘书处设在济南铸锻所。这是中国第1个自主提出并承担秘书处的主机行业ISO技术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砂型性能在线监测技术条件》、《除芯机技术条件》、《铸造用电动平车》三项标准送审稿的起草人向与会代表汇报了标准的编制、意见汇总处理情况,代表们对标准送审稿逐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查,一致通过了三项标准送审稿,并提出了审查意见,建议各起草单位按照审查结论修改,尽快完成标准报批稿,按推荐性行业标准上报。
与会代表讨论了《铸造机械安全要求》修订大纲,这是唯1保留的铸造机械强制性标准,代表们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应参照欧盟同类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应细致、具体、操作性强,对出现的事故有对应的标准可循。
国内铸造机械的现状发展分析
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稳定运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国家大环境下,我国铸造机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从铸造机械近几年的生产产值来看,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铸造机械产量从2004年的18,003.40台增长至2013年的944,232.00台。2011年1-12月,我国铸造机械的产量达24.66万台。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山东省铸造机械的产量达7.4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30.16%。紧随其后的是安徽、湖北和四川,分别占总产量的28.58%、10.85%和7.04%。2013年1-12月,全国铸造机械的产量呈现增长态势,达到69.4万台,比2012年(693,645.43台)同比增长36.13%。
数据显示,2013年1-12月我国铸造机械行业产量达到94.42万台,产量居前三位的省份为安徽省267,258.00台、湖南省177,325.00台、四川省125,877.00台,分别占铸造机械行业全国总产量比重为28.30%、18.78%、13.33%,三地合计占全国比重为60.41%,产量集中度相对较高一些。
尚普咨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铸造机械制造行业深度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由于国内铸造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仍然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使铸造机械行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扩展空间,为铸造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机遇。随着我国铸件产量的增加以及铸件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用铸造机械代替人工铸造成为趋势,这有利地推动铸造机械市场需求的更快增长。再加上铸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高精度和自动化的铸造机械逐渐得到市场的青睐,工程机械、农机、电工、家电、轻工等行业逐渐增加了大量高水平铸造生产线,将进一步带动铸造机械需求的增长。
铸造原辅材料
建立新的与高密度粘土型砂相适应的原辅材料体系,根据不同合金、铸件特点、生产环境、开发不同品种的原砂、少无污染的优质壳芯砂,抓紧我国原砂资源的调研与开发,开展取代特种砂的研究和开发人造铸造用砂;将湿型砂粘结剂发展重点放在新型煤粉及取代煤粉的附加物开发上。
开发酚醛-酯自硬法、CO2-酚醛树脂法所需的新型树脂,提高聚丙烯酸钠-粉状固化剂- CO2法树脂的强度、改善吸湿性、扩大应用范围;开展酯硬化碱性树脂自硬砂的原材料及工艺、再生及其设备的研究,以尽快推广该树脂自硬砂工艺;开发高反应活性的树脂及与其配套的廉价新型温芯盒催化剂,使制芯工艺由热芯盒法向温芯盒、冷芯盒法转变,以节约能源、提高砂芯质量。
加强对水玻璃砂吸湿性、溃散性研究,尤其是应大力开发旧砂回用新技术,尽最1大可能再生回用铸造旧砂,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开发树脂自硬砂组芯造型,在可控气氛和压力下充型的工艺和相关材料,加强国产特种原砂与少无污染高溃散树脂的开发研究,以满足生产薄壁高强度铝合金缸体、缸盖的需要。提高覆膜砂的强韧性,改善覆膜砂的溃散性,改善覆膜砂的热变形性,加快覆膜砂的硬化速度。
建立与近无余量精1确成形技术相适应新的涂料系列——大力开发有机和无机系列非占位涂料,用于精1确成形铸造生产。对单件小批量生产精密铸件用的金属型、热芯盒及模具等开发自硬转移涂料,对精密砂芯开发微波硬化的转移涂料,为提高汽车缸体缸盖重要铸件内腔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解决铸钢件壳型铸造中粘砂、表面粗糙等问题,推广非占位涂料或高渗透、薄层涂料技术与覆模砂技术的结合应用。
大力开发满足树脂砂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优质钢铁铸件用的流涂、浸涂涂料和设备,开发能控制冷却速度、提高轻合金质量、减少脱模(芯)阻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金属型系列涂料,开发能阻隔树脂砂型(芯)中有害气体侵入铸件抑制气孔裂纹等缺陷的烧结屏蔽型涂料(如防渗碳、渗硫涂料),开发适应于粘土型砂的湿型喷涂涂料。
加强涂料性能及其胶体化学、流变学的基础研究,开展涂层微波、远红外等干燥硬化工艺的研究,开发并制定涂料用原材料及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测试仪器)和标准,建立其信息数据库。
在铸造生铁质量改善和采用脱硫技术的前提下,改进球化剂配方,降低镁、稀土含量、提高球化效果;开发特种合金用球化剂及特种工艺用球化剂。
增加孕育剂品种,开发针对性强的孕育剂,提高孕育剂粒度均匀性。
开发新型脱硫剂(如CaO复合脱硫剂)。
发展立足国内资源的Sr 盐或Al-Sr变质剂及晶粒细化剂,加强Sr变质与精炼工艺的综合研究。
开发适应RID、FI技术的精炼剂和精炼-变质一体化铝合金熔剂。
推动计算机专家系统在型砂等造型材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