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五金模具产业发展态势非常的良好
近年来,中国的模具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1位模具生产强国。
“中国的模具生产拥有低劳动成本和市场空间广阔的优势,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国的模具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中国现阶段还处于人口红利期,有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更低;市场方面,模具行业在传统市场稳步前进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甚至是过去被忽略的边缘市场也得到了开发,这些都为国内模具业开拓了广阔市场空间。
近几年,中国政1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国内五金压铸、铸造产业的发展,也为模具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中国模具生产的强大助推力;我国模具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因而模具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相关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生产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其次,国内模具人才求远大于供的窘境急需改观。
第三,国内模具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件的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相对落后,目前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覆盖率约40%~45%,而国际上一般高于79%,中小模具则更在80%以上。
第四,国内模具产业还需再接再厉,加快模具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
第五,海外市场开拓有待深化。
第六,仍需促进国内模具企业间联合重组应成为大势所趋。
第七,要不断加大投入,以强化创新能力。
这是目前我国模具产业发展的现状,纵观世界形势,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由于受经济萎缩的影响,模具需求市场一蹶不振,外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这些发达国家的模具产业发展日益困难,美、德、日三大世界模具市场也萎靡不振,模具生产状况不佳。所以,我国模具产业如果不断努力获得长远的发展,未来中国将有望成为全球第1位模具生产强国。
制作模具需要注意几项问题(客户板温馨提示)
制作模具需要注意几项问题(客户版温馨提示)
一、有些用户在开发产品或新产品试制时,往往初期只注重于产品研制与开发,忽视与模具制作单位的沟通。产品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即提前与模具厂商接触有两个好处:
(一)、可以保证设计的产品有好的成形工艺,不会因零件难以加工而修改定型设计。
(二)、模具制作方可提前做设计准备,防止匆忙中考虑不周,影响工期。总之,制作高质量模具,只有供需双方紧密配合,才能最终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二、不要只看价格,要从质量、周期、服务全1方位考虑:
模具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十大类。根据零件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机械强度、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使用寿命、经济性等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具成形(模具钢材的材料属性)。精度要求高的模具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且模具材质、成形工艺都有严格要求,还需使用CAD/CAE/CAM模具技术去设计、分析。有些零件由于成型时有特殊要求,模具还需使用热流道,气辅成型。制造厂家应具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五轴加工中心与高速加工中心设备,高精度磨床,高精度三座标测量仪,计算机设计及相关软件等。一般大型冲压模具(如汽车复盖件模具)要考虑机床是否有压边机构,甚至边润滑剂、多功能位级进等。除冲压吨位还要考虑冲次、送料装置、机床及模具保护装置。
上述模具的制造手段及工艺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和掌握的。在选择协作厂家时一定要了解它的加工能力,不但看硬件设备,还要结合管理水平、加工经验以及技术力量。对同一套模具,不同厂家报价有时有很大差距。你不该付出高于模具价值费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少于模具的成本。模具厂家像你一样,要在业务中取得合理的利润。订制一套报价低得多的模具会是麻烦的开始。用户须从自身要求出发,全1面衡量。
三、避免多头协作,尽量模具制作和制品加工一条龙。
有了合格的模具(试件合格),不一定能生产出批量的合格产品。这主要与零件的加工机床选型、成形工艺(成形温度、成形时间等)及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有关系。有了好的模具,还要有好的成形加工,最1好是一条龙协作,尽量避免多头协作。如果条件不具备,就要选择一方全1面负责,在订合同时一定要定清楚。
目前国内仍需大量进口五金模具的标准件
五金模具标准件是根据中国模具标准化体系包括四大类标准,即:模具基础标准、模具工艺质量标准、模具零部件标准及与模具生产相关的技术标准生产的模具成型产品。
“目前,我国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和应用水平达50%,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70~80%)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模具生产销售厂家逐年增加,但大多数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成本高、效益低。只有普通中小型标准冲模模架和塑料模模架、导柱、导套、推杆、模具弹簧、气动元件等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可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部分出口。
但是,那些技术含量高、结构先进、性能优异、质量上乘、更换便捷的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如球锁式快换凸模及固定板、固体润滑导板和导套、斜楔机构及其零部件、高1档塑料模具标准件和氮气主弹簧等在国内的生产厂家甚少,且由于资金缺乏,技改项目难以实施,生产效率低,交货周期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每年尚需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模具标准件,其费用约占年模具进口额的8%左右。国产模具标准件在技术标准、科技开发、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我国国内生产的模具很难满足现代化批量化生产对模具标准件的需求,所以我国仍需大量进口模具标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