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怎样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十四)-烨烁五金
哪里先把“箸”叫成“筷子”?
答案是明代的“吴中”,也就是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一带(今苏南及上海)。
筷子的说法,其实出于避讳。讲究避讳一直是吴地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直到今天,上海话仍然把“鹅”说成是“白乌龟”,以避“杀鹅(我)”之讳。
明代更是如此,陆容在《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江南水乡的船家忌讳“住”,因而忌讳与之谐音的“箸”。故反其道而用之,将“箸”唤作“快”,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
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六)-烨烁五金
其次,关于筷子的禁忌更多了。日本人关于筷子的禁忌不是源于迷信,而是日本人的繁文缛节太多了,连吃个饭的礼节也比别人多。据说日本有25种有关筷子的禁忌,国人和日本朋友吃饭,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别人的禁忌。再次,日本人用的筷子以木筷子为主,也有使用卫生筷。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不会用自己国内的树木制作一次性的筷子。日本使用的卫生筷多从中国或者东南亚进口,日本人在本国的环保上很会打小算盘的。
筷子怎样统治中国人的餐桌?(三)-烨烁五金
换句话说,早在商代末代君主纣王用象的牙做筷子之前,已经有了其他材质的筷子。中国人开始使用“箸”的时间自然更早。
传说“箸”是大禹发明的。当时洪水泛滥,威胁人民居住与生命的安全,治理水患,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大禹治水非常认真,全力投人,忙得“三过家门而不入”,改堵为疏,平治了水患,取得成效,从此人们生活不再遭受无法抗拒的水患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