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物流=互联网+物流
面对传统物流的缺陷,线下的传统物流业需要推行信息化转型,实现物流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升级发展。“互联网+物流”模式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建立网站、微信平台发布的一些信息,要更多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产品配送、支付、售后服务等方方面面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比如快递,不但可以做微信下单、微信运费支付、微信跟单,还可以微信保险理赔等全流程微信化。此外,由于在线网购的一些特点,用户对产品的“不可触摸性”导致了退换货频频出现,这就加重了物流行业的负担,网购社区服务店在用户的体验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消费者可在服务店内亲自体验产品再上网购买。此外,资金可利用率也是物流行业发展快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一辆卡车在运输途中产生的运输成本以及附加成本,商品在运输交易中产生的运费成本,物流企业对卡车的购置和管理成本,这一系列资金的流动,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资金沉淀。将““互联网”、“物流”结合在一起,对这些资金的收拢归集,再向下一个端口投放,比如投放到卡车司机和物流企业主的资金缺口中,就能形成对资金流的运用。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较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效率高的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较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也迅速拉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在2010年,物流行业已经挤进了中国十大热门行业之一,但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还赶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由于巨大的需求量,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物流行业势必要得到巨大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物流–这个电子商务中的瓶颈环节,已经成为电商巨头们决心打造的新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一度有人喊出,“得物流者得天下”。
物流行业的基层就是真正运输,具体到人的话就是快递小哥、卡车司机、仓库管理员等,当然也包括扎根在物流园区或货运车厂的小型物流公司,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却只赚取舟车劳顿后的辛苦钱而已。
落实“互联网+快递”,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相关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转型升级,坚持提质增效,强主体、拓网络、升品质、保安全,充分发挥快递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不断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提升的服务需求。
(二)基本思路
——立足一个定位。立足“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的定位,充分发挥快递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推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快递业打造成为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引领邮政业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
——深化两个坚持。坚持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核心动力、服务模式、服务领域等方面的系统转变,提升寄递服务供给层次。坚持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快递服务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四个创新。一是推进管理创新。运用“互联网 +”思维,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施品牌化和差异化发展战 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创新发展。三是推进产品创新。拓展增值服务,提升与创新与寄递服务配套的服务能力,厚植发展优势。四是推进模式创新。加强产业融合和互动发展,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推动业务板块从“1+3”向 “1+N”扩容转型。
——实现六个提升。牢牢把握“安全为基、发展为要、 服务为上”的总体要求,推动快递业在产业能力、科技创新、 服务品质、安全水平、绿色低碳、综合效益等六个方面的跨越提升。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 安全、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
1.产业能力:快递市场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企业自主航空运输能力大幅 提升。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形成 3-4 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 2 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
2.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重点快递企业基本实现内部作业自动化、服务设施设备智能化,客户服务、企业运营、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和 3-5 个行业科研基地。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80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 5%以上,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3.服务品质: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承诺时限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重点快递企业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 48 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快递标准化程度提升,快递服务满意度、时限准时率稳步提高,用户有效申诉率逐年下降。行业整体信用水平明显提升。
4.安全水平: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过机安检三项安全生产制度,实现寄递流程可跟踪、隐患可发现、事件可预警、风险可管控、责任可追溯等目标,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绿色低碳:快递生产方式绿色低碳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快件包装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淘汰有 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
6.综合效益:快递服务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有力带动社会就业。快递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内涵不断深化,对关联行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快递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