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思维下物流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物流”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平台,把互联网和传统物流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现在的菜鸟联盟、卡行天下、运满满、货车邦等等都是互联网+物流概念下萌芽产生的创新模式。
传统物流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困难与挑战并存,新旧思维的碰撞异常激烈,必须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如何才能成功转型升级,首先要了解我们会遇到的问题:
1、传统思想和体制障碍:线下交易、门店销售等传统体制和思维根深蒂固,要想利用互联网+转型,必须跳出过去的体制,改变落后的思维。
2、线上入口和线下的体验:传统物流线上经验不足,没有合适的线上入口对接和一定的流量积累;
3、、利润空间下降:传统物流线下操作,信息流通滞后,价格隐蔽,信息费用巨大;互联网时代,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大幅降低信息成本,通过数据的有效传递,实现了产品的价格透明,较大程度抑制了信息不对称,当今,各个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价格透明化成为了显著的特征,物流企业无法在从单价上获得利润的提升。
4、客户要求:传统物流时代,信息闭塞,客户对物流的评价传播范围小,客户的意见很难得到重视,物流服务低下;互联网时代能够充分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客户能够方便表达相关意见,对于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物流企业维护好客户关系,处理好大量的客户数据信息。
5、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传统物流的信息是很容易泄露和丢失的,电商物流的交易数据和支付信息都是在网上传输的,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不被泄露,才能使整个物流过程有价值。
虽然有很多问题需要物流企业积极解决,但是近些年,电商快速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巨大的,物流的热度迅速火热,快递、快运物流风生水起,各大电商自建物流,物流行业花样百出。但是无论怎么变,都必然朝着效率高、成本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自动化等方向改变,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势而为。
”互联网+“同时开启了共享经济,行业内与行业外的竞争与合作正在进行,跨界组合成常态,物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作为骆驼股份旗下的物流公司,拥有着丰富的资源,物流公司在“互联网+物流“的概念下如何转型,个人认为采用众包模式是一个方向。
众包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闲散的运力资源,来做物流专线服务,建立统一品牌、统一结算、统一管控、统一产品、统一标准的网络联合平台模式。优势如下:
1、轻资产投入,风险低。
2、成本低,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优势巨大,可以整合闲置资源,缩短时效。
3、速度快,提高配送效率。在众包模式下,网络覆盖大,可以进行门到门服务,缩短配送时间。
4、可以利用大数据安排较优线路,通过网络实时跟踪货物运输情况。
5、资源整合、集中后,通过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降本降价。
未来“互联网+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时代下,一定要互融互通,要具备包容、开放、共享的精神,不可单纯的用互联网+物流,要学会物流+其他行业;
二,供应链的发展也需要结合”互联网+“来实现进步;
三,大数据时代不可阻挡,要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源的整合。
同城快递,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集结
随着我国经济崛起以及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物资与信息流通产生了更大、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快递服务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
同城快递是为同一城市、不同辖区的收发件人所进行的快件收发活动,能够为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进行终端配送。同城快递的重点是“同城”,因此更突出配送速度和个性化服务。
在当下同城共同配送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同城快递主要抓住了用户对“末端快递配送”的服务需求点:时效性强、安全性高和服务灵活。表面上看同城配送是“微不足道”的“末梢”,实际上它不仅极大的影响着大型物流企业配送的整体时效性,还为一些小型快递企业提供了同城配送网。
落实“互联网+快递”,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
7 家企业年收入超 200 亿元
“黑马”快递到底跑多快?
快递被喻为一匹“黑马”,在过去的几年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快递业业务量收分别增长7.8倍和3.8倍,初步形成7家年收入超200 亿元、8家年收入超100亿元的快递企业。全国快递服务营业网点从6.4万个增至18.3万个,县级网点覆盖率达95%以上,乡镇网点覆盖率提升至70%。快递专用货机从19架增至71架,3家快递企业拥有自主航空机队。快递干线车辆从7万辆增至19 万辆。
带动就业超千万人
快递业到底做了什么贡献?
快递在服务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方面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十二五”末,快递日均服务用户超过1.1亿人次,人均快递使用量15件,分别达到“十一五”末的8.8倍和8.6倍。快递业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左右,已成为服务电子商务的主渠道。
同时,全国共培育92个快递服务制造业示范项目,已经形成涵盖航天、汽车、电子、制药、服装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制造业试验群,快递服务制造业进程加快。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件量超过50亿件,带动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品销售下乡超过3000亿元。直接吸纳就业超百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千万人。
产品结构单一、快递车辆通行难
快递业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
规划指出,我国快递市场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主要还存在六大问题:
一是供给能力不足,亟需培育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综合管理和创新服务等方面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是结构调整有待深化,量收增长不匹配,城乡区域不协调,收投分布不均衡等发展短板依然存在,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是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网络延伸不够,末端服务缺乏稳定性,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布局、自动化分拣技术装备应用等有待加强。
四是企业主体安全防范水平不高,市场监管力量、手段和经验仍显不足,寄递渠道安全防控能力有待提升。
五是行业人才建设存在短板,教育体系不健全、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