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化学
大家都知道,人是通过消化食物来吸收其中的营养的,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而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与反应物质表面积的大小,反应时的湿度和催化剂有很大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都是不易溶于水的,这就给人们的消化、吸收带来困难,食物通过烧煮后,吸收了水分,并受热膨胀,分裂,部分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其在人体的胃肠里容易被酶催化发生化学反应,而为人体所吸收。例如: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而在温水中,它会吸收膨胀,破裂,变成糊状,然后与水反应,很大的淀粉分子变成许许多多的小分子----低聚糖、单糖。米、面等主食都含有大量淀粉,经过烧煮后,就容易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了。
家庭需要“顿包装”调味品
目前的城市家庭类型,以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居多,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家庭类型会被维持,即使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家庭类型也有向小的方向发展的倾向,因此,如何服务好三口之家,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应是企业密切关注的事情。
开发适合家庭需要的“顿包装”调味品,满足这些家庭一顿饭的调味品需求,使得他们不用支出太多的费用,不发生浪费调味品的情况,并且能满足时时品尝新型调味品的要求,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收益。
复合调味料风味及香气的研究。
'香气'和'味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香气,一是指风味化的热反应香气,二是指天然风味的油脂香精。所谓味道应该是千差万别。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人群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有些味道有的人认为口感很好,有的人认为是'臭'不能入口。在本次研讨会上宋刚先生提到'第1代'到'第五代'调味料的划分,基本是以'味'来区分的,我本人不大赞同。因为有些学术观点在理论层面有一定道理,但在生产和消费中就不一定可行。我个人认为,现在调味品标准的制定要以终端产品为主,就是要让消费者在消费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买什么产品。如果用第五代,或者第六代第七代去划分容易产生许多误导。又比如'酷味'的提法,大意为厚味与后味,我个人认为实际就是中国味和中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