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制作葫芦丝、巴乌音色的选择段。刚砍伐来的竹材不宜马上用来制作葫芦丝、巴乌,先要存放在一个雨淋不着、太阳晒不到、存放的地方不能潮湿、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等竹材干了以后才可以进行制作。存放的时间起码要半年以上,这样的话比较好,当然时间越长越长好,存放期间相隔三到四个月需翻动一次,以防竹子存放的时间过长发霉、被虫蛀。 古乐器一般都具有双重功能——表现性和实用性。即是说这些乐器既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又是劳动生产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如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文中所说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而“拊石击石”则是先民们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文体产业的发展予以重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体产业的发展,中国乐器制造行业作为文体产业中较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乐器制造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类乐器,门类齐全、品种众多,大约有钢琴、提琴、西管乐器等不同类别1200多个型号,规格3万多个,钢琴等大类乐器产品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钢琴铁板、音板、击弦机、外壳等主要钢琴部件专业加工厂开始形成规模。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64件编钟,或是在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它是中国古代乐器光辉创造的见证。自秦汉以来,又不断涌现出新乐器。如秦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弹弦乐器——“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后至汉代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又称“阮咸”。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和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