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民族性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武术,就是中华民族得以延衍流传下来人人皆已有的、用于自保与发展的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就是一套精湛的“自保”技术,而非“攻击”技术。因为攻击最终也是为了获得生存、生活、快活、快乐,而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止戈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这是“攻击别人”与“保护自己” 的区别,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追求是“竟”、而不是现代竞技的核心区别。
传承民间武术。紧紧抓住武术是当地特色的要义,整理好民间武术套路和编写当地武术家的简记,做好当地民间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工作。目前,当地绝大多数老一辈武术家离开了人世,很多宝贵的功夫却没有了传承下来。老一辈的民间武术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武术培训班创办人,武术从事者,有义务进行对正在消失的民间武术进行抢救工作。应组织人力调查民间的武术家并拍摄下他们的武术套路和个人心得以及经历事迹,将不同流派的武术归档,在培训班的网络平台上设立专门的栏目登载,弘扬当地文化和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