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罝,主 要包括三个大类的计量器具: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计量法明细规定的“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 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以上三大类之外的测量装置则属于非强制检定,即为校准的范围。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后续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识。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率、最1大允许误差等。产品工艺过程控制与检测通常会给出计量器具的使用要求。“校准”的目的是“确定量值”。“检定”的目的是判断“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对于现场校准的计量器具,校准条件的控制应尽可能与实际使用条件保持基本一致,这是面向任务校准的要求。正常情况下计量器具的校准规范中会有对校准条件(环境条件)的具体规定,校准工作应在满足这一条件下进行,此时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按照预期的要求给出,但是很多计量器具(特别是工作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条件与要求的校准条件存在差异,造成校准条件下获得的校准结果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使用时,需要使用者对这一条件差异带来的量值变化进行评估或修正,如温度误差的评估或修正等。这些技术性的评价活动往往对计量器具使用者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这一评估不理想,在使用校准证书中的数据时,就有可能带来系统误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