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溯源活动,属于计量器具使用者为确定计量器具的性能采取的一种自愿行为。开展校准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者应该根据使用要求,自行选择校准机构,自定校准周期。比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内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比对不仅是各实验室间开展能力验证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在计量器具无法采用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的一种溯源手段,同样应属于计量器具使用者的自愿行为。
测量不确定度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是需要去仔细思量的,必须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也就促使实验室人员在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前提下,更快的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以求达到国际化的需求。牢牢响应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提出的国家认监委2006年工作思路 “完善一个体系,突出一条主线,强化一种机制,打牢一个基础,建设一支队伍——规范工作,提高认证有效”的号召,使中国药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校准的仪器都会有一份对应的校准证书,与检定证书不同,校准证书上缺少了对符合性的判定,多出来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是示值误差的),所以拿到校准证书应核对具体内容和数据,确认校准证书对应的计量器具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1)对证书上的校准数据逐个进行辨识,特别是要对误差量与仪器说明书中提供的计量特性要求进行对照,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需要确认实际的计量特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该误差量是否还能达到被测对象允许误差的1/3,如果达不到就需要考虑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使用或者对计量器具进行维修,当然维修后还需要重新进行校准。
(2)如果在平时的测量工作中需要使用校准证书中测量结果的修正值,则应对证书中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确认,一方面测量不确定度是否全1面,是否涵盖了相应的测量点,如果不能涵盖,则使用修正值要谨慎;另一方面其评定结果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即测量不确定度能否达到被测对象允许误差的1/3,是后续能否有效使用测量结果修正值的前提,如果达不到则在结果判定上就相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