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台设计理念 1.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控制台的设计满足工作站环境中的功能性、人体工程学和美学的要求,同时符合目视距离、角度、键盘高度和膝位空间等相关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因素设计的要求。 1.2灵活的设备布置 控制台提供给用户最大的设备布置便利度,能对调度中心应用的多屏幕显示环境、系统操作和诸如显示屏幕间的距离要最小、不同尺寸的计算机主机、KVM等其他设备带来极大的方便。 1.3式样变化能力强 控制台标准化设计,同时易于进行更新和结构变形,而不需对结构和外部构造进行大规模的改变。控制台即使在安装完成以后,其截面尺寸可以变换放大以响应某些极为特殊的应用需求,在安装以后只要更换极少的部件就能适应将来技术发展,保护用户的前期投资。 1.4高效的通风系统 保证控制台内部的热量可快速有效地散发出去,可实现强制快速通风,以保持调度控制台内最佳的工作温度。 1.5充分考虑设备的可接近性,便于安装、操作和维护 为维护操作者提供最佳的设备可接近性,同时保持最大的观看和沟通空间,便于内部设备(计算机、各类终端面板、电源插座、线缆等)的安装和维护。 1.6高水平的结构性能 控制台的外观制造使用现代型材,同时保持其耐用性和功能性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实现一个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工作24小时。 1.7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调度控制台配置 控制台的布局以操作者为中心,形成一个在观看距离和可操作范围都达到最优化的工作区域,支持多样化的工作需求。 1.8现代化、国际化的时尚造型及环保材质 采用各类现代的外表面装饰材料,标准的胶合木板、层压板和各类金属型材等,达到美观、高雅的外观。设备材料选用环保材质,遵循GB 18584等国家发布的相关环保标准。 2、控制台台面结构 表面覆盖层采用具有耐热、耐烟灼、耐撞击、耐潮湿、防水、耐腐蚀的高强度高压耐磨板(HPL),后部面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以保证横向的稳定。面板与整体架构连为一体,面板拼接无缝隙。 2.1控制台台面结构 控制台台面分为前后台面两部分。后台面与背板墙、前台面间预留10mm的缝隙,方便从主框架底部出线到台面。 后台面为前检修面板,使用实木颗粒板双帖进口防火板加工,整体厚度20mm,通过卡扣式连接方式与主框架连接。其正面安装可弹出式沙黑色按钮,方便取下后台面检修产品。 前台面使用实木颗粒板双帖进口防火板加工,整体厚度27mm,两块大面板之间开箭头槽,使用100mm长、6mm粗的拉杆两端连接、整体连接后必须平整光滑无缝隙。 2.2前台面封边工艺 台面前端与人体接触部位使用27mm宽的软聚氨酯鸭嘴边弧形封边条、保证操作员工作时手臂自然舒适。后端面使用6mm厚的软聚氨酯封边条,安装后整体高于台面8mm,防止钢笔等文具滑落。 2.3工作台面及设备门板 工作台面:内部为1" (25 mm) 复合板,表面为高压耐磨板(HPL)。 台面边缘:外围浇铸柔性的聚氨脂来形成,宽度27mm。 设备门板:(内部为18mm实木颗粒板),表面为高压耐磨板(HPL),使用铰链简化安装。 1)工作面 宽度:600 mm; 表面到地面距离为:745 mm,底部调节脚可微调高度; 2)工作台面支撑臂: 材料强度标准10号冷轧钢; 加强杆强度标准12号冷轧钢。 3)底部支撑: 弯曲应力110 KSI。 4)HPL覆盖层 额定厚度:1.2 mm; 厚度误差:± 0.12mm以内(含本数); 磨损阻抗:大于400周期。 球面撞击阻抗:大于1270mm 热辐射阻抗:大于125s 3、控制台框架结构 由于考虑到将来指调中心人员的扩充和调整,整个控制台的组成为模块化结构,控制台主体框架为钣金结构,有对应主体钣金结构的直线模块(400、600、750、1200、1500、1800),正反转角模块(22.5度、30度、45度)和正反切角模快(5、10、15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灵活的增加或减少席位。 3.1主框架 主框架使用2.0mm厚钣金结构,通过通用连接件的连接形成一个独立模块,各模块之间通用部件一致可互换,整体连接后的各模块间内部贯通,各种线缆在控制台内能自由贯通。 3.2背板墙 背板墙固定在后立梁上,后立梁使用3mm厚钣金件加工、其悬挂显示器支臂的凹槽板使用截面厚度2.5mm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背板墙整体与主框架及后立梁通过螺丝连接,安装完毕后连成一体。 3.3前台面承重支撑件 主框架前部安装台面承重支撑件、其钣金件厚度3mm。 3.4中立柱 较长直线模块中间以中立柱分割内部空间、门板以铰链方式或悬挂方式安装在中立柱及侧立柱上,中立柱后面可放置六位三孔PDU电源模块。 3.5配件 模块内安装主机托板。可根据需求配置配线架、PDU、卡博菲桥架。上横梁可选配安装86盒,方便安装各种强弱电接口。下横梁进线圆孔安装塑料护线套防止线缆划伤。台面下部可选配单、双层键盘抽屉。 3.6材料及加工 框架结构中各部件使用一级冷轧钢板冲压折弯成型、主体框架使用2mm厚的一级冷轧钢板加工、承重部件使用3mm厚的一级冷轧钢板加工,外表面静电塑粉喷涂。 3.7主框架前后门板 框架前后门板使用实木颗粒板双帖进口防火板加工,整体厚度20mm,连接铰链使用高档的进口五金件,具有质轻,手感好,开关门噪音小等优点,保证其100000次无障碍开启。同时铰链安装方式为快装式、方便安装和拆卸。 3.8深度范围 控制台深度要求在范围为980mm。 3.9误差要求 线性 ±0.5 mm以内(含本数); 垂直 ± 0.5°(含本数)。 4、布线及散热系统 4.1布线系统 在控制台的整体连接中,纷繁的理线错中复杂,无论是在初期连线中还是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中,线路的整体连接保障需要可靠地布线系统,布线系统可以做到良好的理线保障,强弱电分离的理线方式,可靠地保障了线路的分离管理,使操作台理线更为简单。桌面更加洁净,达到净桌面的操作使用需求。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整体拼合的模块,理线系统都可以成为一个既独立又贯通的系统,从可活动底板中进线,垂直上线,通过双层线槽,强弱电相分离大于15厘米,避免了谐波电磁的相互干扰,使设备在使用中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以前我们的走线都是在操作台的柜内进行的,散乱的走线与操作台柜内设备拥挤在一起,既不美观,维护起来也十分不方便,如今有效管理线缆,不仅使桌面更加洁净,还可以节约空间,改善空气对流的通道,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使用的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通过合理的布线就能够及时快速的找到问题,尽快的排除故障。 4.2散热系统 系统强调通风散热的设计,可以保护操作员的身体健康,保障腿部不会出现病变,对于长期坐着操作的员工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设计。在选购控制台时,材质不同其散热方式也不同。 l 木质柜门:在机箱底部和前门上部预留了充分的流动空间,密度大的冷空气从机柜底部进入到密度小的机箱内部,然后热空气上升抵达前门上部的通风口从而达到换走机箱内部的热空气的效果。利用这种气流交换的物理原理,使柜体内部产生循环风从而达到散热功能,(如图)充分保障了设备安全高效运转。 5、人体工学椅介绍 人体工学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主要采用高级黄牛面皮、环保布+高品质记忆棉等弹性环保材料制作坐垫和椅背,具备良好的透气散热特性,舒适保健,可防止椅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细菌的生长环境。并能够减少臀背部压迫面积、按压受力处穴位、促进臀背部血液循环、避免颈肩腰的劳损、保持健康的体魄。为底盘固定靠背可后翻至150度式。满足24小时不间断办公强度需要,具有升降功能,人体工程学办公椅。 5.1产品特点 1)单杆式操控底盘:一根杆操控所有功能,使多功能办公椅操控变得简单。 2)多功能人性工学椅:简洁的外观,多功能设计加上简易的操控,更适合现代工作环境的需求。 3)椅背高度可调:最佳的腰部支撑位置是3-5节脊椎,背部高度调整功能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4)包覆式腰枕:包覆式腰部支撑,让工作变得更舒适。 5)4D扶手:扶手的高度、角度、宽度和前后的调节,给予手臂全方位的支撑。 5.2功能介绍 1) 头枕: 活动头枕,可根据需要调节高低与角度,以便让使用者头部依靠的更加舒适; 2) 椅面:整张椅面为韧性好; 3) 背垫、坐垫:具有透气性强,回弹性好,拉力极大,长久使用不变形,不老化,耐水洗及对人体无害; 4) 扶手:手感舒适,牢固耐用,可以让使用者舒适自然的摆放; 5) 底盘:可以满足保护使用者长时间坐用后的腿部健康的需要; 6) 倾仰机构:采用多定位同步倾仰机构,令使用者腿部与背部更平衡,自然而倍感舒适; 7) 气棒:可升降数万次,使用者可依喜好调整椅座高度(将椅面调至与膝盖同高时,使用者坐下后双脚跟可垂直平放于地上,且大腿与地面平行,最符合人体工学理论,使用者长期久坐,也不显疲惫。); 8) 椅脚:承重不小于1000公斤,牢固耐用; 5.3材料说明 1. SS-的主体框架、头枕插条、头枕横把手、扶手垫支撑座、扶手升降按钮均为黑色PP材质;头枕、背垫、腰枕均为高级黄牛面皮;背支撑架、扶手内管、底盘支撑架、100MM气压棒、340MM椅脚均为铝合金精抛光;扶手垫、65MM滑轮为优质PU材质; 6、显示器支架介绍 显示器支架采用气压式,气压式显示器支架可以前后、上下、倾仰角调节,调整显示器的位置使身体处于最轻松的姿势,缓解结构性紧张、降低能量消耗和减轻疲劳活动。优秀的结构设计,解决因长时间用电脑的人健康问题,其次,从各个方面解决视觉问题,帮助那些有因为视觉角度而疲劳的人们,最终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1)显示器支架能承受不小于8公斤的负载,应具备伸展的能力。 2)满足360度显示器旋转及360度臂旋转,满足40度斜坡(±20度)。 3)显示器悬挂手臂的底座应可以在不使用工具的条件下,在任意位置定位和固定。 4)能满足单层、双层显示器安装的要求,双层重叠不影响显示器安装的稳定性。 5)支臂采用热熔融聚酯表层,符合标准壁挂安规认证75毫米*75毫米,100毫米*100毫米,100毫米*200毫米安装平台。 6)显示器有快速安装和直接安装的功能。 7)气压弹簧标准负重7-20磅(3.17-9.07公斤)。气压弹簧可选:2-10磅(0.90公斤-4.53公斤)和15-32磅(6.8公斤-14.51公斤)。 8)显示器支架应使用原装进口设备,采用高精压铸的轧钢制造,外表用耐磨粉抛光,以保证经久耐用。 7.1外观标准 外形尺寸偏差符合GB/T6753.5-93所规定的A级要求;外观方正、不歪斜;各部件按正常形状,无异常变形;侧板、门安装对正,最大间隙都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缝线差值小于1mm。 7.2装配状态标准 门板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与边框等产生磨擦或碰撞,无掉漆现象;门拉手质量好、开启轻巧,类似汽车门拉手,与门板搭配协调;装配完成后在振动或其他外界作用力下,不会有零配件松脱现象;安装时所选取的螺丝保证螺钉末端伸出螺母的长度不会大于螺钉直径,也不会小于三扣;所有零配件的机械连接均为牢固可靠,不允许有裂纹、松脱、或锈蚀,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7.3加工工艺标准 框架结构采用冷轧钢板折弯制成的上部和下部水平梁及垂直边柱,通过它们拉紧来形成一个矩形的结构,产品制造误差必须在:线性 ±0.5 mm、垂直 ± 0.5°;对于产品内外任何可能因人身触及而造成伤害的外露尖角、棱以及粗糙的表面,会在喷涂前倒钝、去毛刺;连接孔处用专业的压铆螺母制作,可避免利口披锋。 7.4安全标准 控制台内部配有合理的横向及纵向扎线槽,保证电源线及信号线有双向走动,并保证互不干扰,同时,过线口都经过圆R处理,避免利口边对设备线造成损坏;为保证设备信号的安全稳定运行,控制台内均有接地线。 7.5框架表面喷涂标准 为保证产品的表面防护达到要求,所有产品表面处理的过程均按照酸洗-磷化-静电喷涂-烘干 涂层厚度标准:按照GB/T13452.2-2008进行测试,涂层厚度在20μm-40μm之间。 硬度标准:按照GB/T6739-2006进行测试,硬度达到2H或2H以上。 附着力标准:按照GB/T9286-98进行测试,附着力达到100/100mm2 。 耐冲击性标准:按照GB/T1732-93进行测试,涂层耐冲击性指标≥50Kg.cm(正冲通过)。 表面质量目检要求:产品外表面无划痕、沾污、针孔、锈斑、无补救的污迹,漆层的光泽度、颜色均一致,控制在标准色差板的范围内。经点焊形成的外表面喷涂后无焊痕(里面无焊渣)。7、工艺检验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