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汽化膜技术适应范围
无水乙醇生产;燃料醇生产;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脱水。
酮类(丙酮、丁酮)脱水;
酯类脱水(乙酸乙脂等);
醚类(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双异丙基醚等)。
芳香族(苯、甲苯、乙基苯、二甲苯等)。
有机硅中微量水脱除;四氢呋喃溶剂的脱水。
含氯烃化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气相脱水。
混合溶剂脱水
服务领域:
醇类体系脱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
醚类脱水: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等;
酮类脱水: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等;
酯类脱水: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碳酸乙烯酯;
烃类脱水:甲烷、乙烷、碳六油、环己烷等;
卤代烃类脱水:氯代烃、二氯甲烷、氯乙烯等;
芳香碳化合物脱水:苯、甲苯等;
其他体系脱水:乙腈、四氢呋喃、DMF等。
1、新能源(燃料乙醇、燃料丁醇、生物柴油等)
2、生物、医药(医药溶媒脱水等)
3、农药(有毒/剧毒农药中间体脱水等)
4、石油化工(有机溶剂提纯)
5、环保(替代传统分离技术,实现工艺的节能减排)
6、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脱水、溶剂脱水回收)
7、电子(电子高纯溶剂、清洗剂的制备、回收再利用)
8、食品(食品溶剂的脱水回收)
高效节能:与传统的精髓、吸附技术相比科技能30-50%以上;
回收率高:一次收率不低于97%,渗透液回收利用可达99%以上;
环境友好:不需要引入第三种组分,同时渗透液可以回收处理并循环使用;
操作简单:通过PLC进行生产过程控制,采用HMI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化程度高;
维护方便:占地空间小,装备高度低,模块化设计,无土建要求;
膜性能优:与有机膜相比,通量大、分离系数高、耐有机溶剂、不溶剂、膜寿命长。
渗透汽化;传递理论;模型;膜组件;脱水膜 前 言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简称PV ) 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技术。自80年代以来, 渗透汽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00 多套工业装置。然而, 渗透汽化膜分离的机理由于涉及到渗透物和膜的结构和性质, 渗透物组分之间、渗透物与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化学、化工、材料、非晶态物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 研究工作的难度较大, 认识也不够深入。也提出了几种描述渗透汽化膜传递机理的模型, 其中主要有溶解扩散膜型和孔流模型[1]。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近30 多年来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已在石油化工、海运、冶金、电子、轻工、纺织、食品、医l疗卫生、生化制药、环保、航天等领域内广泛应用,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据专家断言:“今后,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石油化工技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