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熔化设备的精密铸造特点
在精密铸造工艺中,特别是在“等轴”工艺中,金属温度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因此,也对许多质量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测量和控制不当,金属温度的差异会对成品铸件尺寸、晶粒尺寸、疏松(表面和内部)、机械性能、产品品质(即热撕裂的倾向性 )、薄壁部分的充满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改进金属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将会提高质量和生产率,降低维护和劳动力成本,减少测试费用和责任赔偿费用等。 温度测量的难度
精密铸造,特别是使用感应熔化设备的精密铸造一般使用某种类型的非接触性红外辐射热电偶或高温计作为金属温度测量的主要或次要手段。使用常规高温计的人们或许并不了解他们所作测量的潜在误差来源,只是简单地注意仪器的“精度”技术条件,因而常常受到误导。这些精度技术条件只是在实验室环境中的理想目标。真实世界中的一些情况会导致令人惊奇的高测量误差值,它们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各项:
1、 未知/变化中的发射率—多种合金、扰动效应、温度和波长的依赖性以及加工过程中成分的变化等,所有这些都对发射率的不可预见性起着作用。
2、 蒸汽发射:对高压熔化(接近和在大气压以上)而言,熔池或坩埚中溢出的气体会增加或减少热辐射,因此造成误差。 3、 观察孔障碍:对多数仪器而言,信号的任何减弱都会造成温度指示值的下降;观察窗上的污物影响多数高温计的精度。 4、 观察窗玻璃材料:不是所有玻璃都具有同样的透射性能;有的是“灰”色的,而另外一些玻璃的透射性则随波长而发生变化。这会让常规高温计失灵。
5、 校验:行业标准是每年校验一次,但是,仪器的漂移和失效有自己的日程,理想的做法是对工厂使用的所有光学元件都进行校验(观察玻璃或观察镜)。
6、 仪器校准:通过透镜瞄准要求两个光学路程准确重叠,这会影响所有等级的常规高温计。
精密铸造中的脱蜡铸造法
精密铸造法是指使用非金属铸模,制品尺寸精度高于普通砂模铸件之铸造法的总称,包括脱蜡法、石膏模法、和陶瓷模法三大类。其中脱蜡铸造法有两大类:实心模法和陶壳模法,后者为前者的改良法。陶壳模法为目前的脱蜡精密铸造业者所广泛采用,因其具有下列优点:
(1)尺寸稳定性较佳
(2)耐火材料使用量较少
(3)重量轻,易于搬运、处理、制作大型铸件
(4)制程可局部自动化,以节省人力,提高生产速率
(5)生产成本较低
(6)陶壳模较薄,浇注后铸件的冷却速率较高而均匀,故其机械性质较佳。
采用脱蜡法精密铸造特征与优点如下:
(1)铸件的长度为700mm,易作之长度在200mm以下。铸件之重量约100公斤,一般常为10公斤以下。
(2)铸件之尺寸公差20mm±0.13mm,100mm±0.30mm,200mm±0.43mm,而小件之尺寸精度不易达到±0.10mm以内。角度公差为±0.5~±2.0度,铸件厚度0.5~1.5mm。铸件表面粗度约Rmax4S~12S。
(3)精密铸件材质几无任何限制,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铜合金,各种钢材、钴基和镍基耐热合金,硬材料。
(4)制作形状复杂之工件,尺寸精度良好,切削加工少。
(5)节省材料浪费,并可大量生产。
脱蜡精密铸件广泛应用于喷射引擎、燃气涡轮、蒸汽涡轮、飞机零件、内燃机、车辆、食品机械、印刷机械、制纸机械、压缩机、阀件、帮浦、计测仪、缝纫机、事务机器、及其它机器零件。
精密铸造的精度要求和成本
各种铸造方法所获得的铸件精度不同,初投资和生产率也不一致,最终的经济效益也有差异。因此,要做到多、快、好、省,就应当兼顾到各个方面。应对所选用的铸造方法进行初步的成本估算,以确定经济效益高又能保证铸件要求的铸造方法。
虽然我国的铸造产业发展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精密铸造产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希望,市场需求已经慢慢的开始回暖,而且加上我国铸造产业发展拥有的雄厚实力,相信我国的铸造产业产业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成绩。
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提高铸造技术水平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发展模拟技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加强工艺控制,提高成品率。规律性的问题掌握得还不是很好,从而影响批量生产中的成品率。二,产学研结合。企业的自主创新除了创新意识的增强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外,还需要重视和加强以精密铸造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三,重视材料研发。材料是工业的基础,当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航空航天领域,合金材料尤其是高温合金等一些新型材料的研究、熔炼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国外差距还较大。四,注重装备技术的提升。工艺上主要还是设备的问题,很多关键设备,如一些定向凝固设备主要还是依靠进口,因此精密铸造设备的研发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