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黏度的因素
(1)温度 如式(15)所示,液体的黏度在温度不太高时,式中的指数项比乘数项的影响
,即温度升高,η值下降。在温度很高时,指数项趋近于1,乘数项将起主要作用,即温度
高,η值增大,但这已是接近气态的情况。图18为常用金属动力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2)熔点 黏度反映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与熔点有共同性。因此,合金成分的改变也
定着黏度的大小,图19即为 MgSn系合金的相图与
度的关系。可见,难熔化合物的黏度较高,而熔点低
共晶成分合金其黏度低。
如图137所示。
对于这类合金铸件采用普通冒口消除其缩松是很困难的,而往
往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如增加冒口的补缩压力,加速铸件冷却
等方法,以增加铸件的致密性。
中等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如中碳钢,高锰钢,部分黄铜等),凝固区域为中等宽度。
它们的补缩特性、热裂倾向性和充型性能介于窄结晶温度范围和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之间。
4.铸件的凝固方式的影响因素
铸件断面凝固区域的宽度是由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和温度梯度两个量决定的。
在一些化学亲和力较强的元素的原子之间还可能形成不稳定的 (临时的)或稳定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以固态、气态或液态出现,有一部分在液态金属的保持过程中上
浮或下沉,而有相当一部分则悬浮于液态金属中,成为夹杂物 (多数为非金属夹杂物)。
总之,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在微观上是由成分和结构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空穴和许
多固态、气态或液态杂质或化合物组成,而且还表现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及浓度起伏等三
种起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