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范围:
外贸、金融、法律、财会、化工、机械、建筑、计算机、电子、医药、航空、卫生、食品、服装、纺织、美容、印刷、管理、体育用品、文学、广告、网络、通讯、家具、旅游、银行、饮料、玩具、礼品、商品、日用、医1疗1器械、钢铁、冶金、农牧、电信、五金、安全防范产品、塑料、模具、皮革工业、摄影器材、汽车、涂料、证券、保险、经济、商务等社会各个行业。
直译法
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1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意译法
意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1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读者无法理解时,一般应采用意译法。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例如英语谚语Ahorsestumblesthathasfourlegs,若将其直译成“有四条腿的马会失蹄”,这自然会给听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对于这类谚语的翻译,应采取意译法,以完全不同的词语将甲方语句的寓意准确地传达给乙方。如果我们将上例Ahorsestumblesthathasfourlegs译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失为成功的处理方法,汉译后,其形虽变,然其意依存。以下各例谚语的翻译均体现了“形相远而意相近”的翻译的原则。
同义谚语套用法
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同义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对于此类谚语可采用“同义谚语套用法”。
增词加注法
有些英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质,汉译时必须加注才能把意思交代清楚愿意,这种翻译法叫做增词加注法。例如,仅仅把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译为“向运煤,多此一举”是不够的,因为读者不一定理解“纽卡索”的含义,必须用增词加注法翻译为“向(煤区)纽卡索运煤,多此一举。”或加注,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往那运煤,多此一举。
增译:增词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加得恰当。有不少情况,句中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如照原文结构无法把意思表达清楚,甚至易于误解时,这就需要增词。
如:Thats all there is to it.那就是与此有关的全部内容。(原句中 to=related to)
The engineer was taken ill with consumption. It was flour on the lungs, the doctor told him at the time.这个工程师得了肺一病、那是由于面粉对肺部的影响,当时医生这样对他说的。(on=effect)
因此,熟悉介词与动词或形容词的习惯搭配是增词并正确理解词义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