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物流发展怎样“清除路障”?
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冲破利益固化的壁垒,又需要破除现有制度障碍。
怎么解决费用高?那就需要相关部门站出来,重新制定物流行业的标准和规定,对于一些税费进行调研、分析之后进行统筹,之后进行调整。
其次就是创造便捷交通,缓解“行路难”,没有畅通无阻的大市场就没有自由低廉的商品流通,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所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大目的或者说高境界就是要“物畅其流”,就是要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做好保障和服务。
再次就是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融资难”。物流业资金需求量大,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长,普遍存在融资瓶颈。企业普遍反映,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渠道。行业缺乏产业融资等融资模式,融资成本较高。此外,由于客户资金紧张,资金回款账期进一步延长。这样,也可以使一些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在资金有所保障的情况之下,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实力有所增强,从而降低一定的物流成本。
第三许多地区不允许外地物流企业设立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或者设置较高“门槛”作为前置审批条件。企业不得不在每个网点都设立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大大增加了开办和运营成本。所以,革行政审批制度,支持企业发展,也是有必要的。
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比如要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真正管住政府的手,管好政府“不该做的事”,同时还要挖掘海运,河运这些传统物流运输模式的内在潜力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级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之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做自己不该做的,给市场以足够的空间和活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够实现真正的“畅通无阻”。
中国企业物流发展的关键
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物料在仓库与车间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组成,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人才流为一体的供应链。
企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按服务对象分类,物流可以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用研究人数、企业参与数量、受重视程度等综合因素相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社会物流左右着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是物流业的领头羊。这就显得在社会物流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物流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1.企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供应链管理所涉及到的主要物流活动(即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中,供应物流源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则源于企业的销售,因而企业是供应链的重心,是物流活动的主要需求者。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现在大多数企业形成“大而全”的组织结构,物流基本上采取自营形式,小部分物流企业的介入也仅限于单一物流功能的外包,企业仍然是物流需求的供应者。企业这种供、需双重角色的压力,促使企业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原动力。
2.企业物流投资少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服务的最终消费者会触及到网络存在的任意一个角落,建立一个大型的社会物流网络需要惊人的资金投入。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国已耗巨资兴建物流基础设施,如交通网、互联网、配送中心等,但物流仍然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效果,而企业物流的主体相对比较集中、稳定,利润分布在供应链的几个节点企业上,由于它们共享供应链的增值利润,所以比较容易结成物流联盟,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的集约化物流合作伙伴。而且经过系统整合,企业可以利用大量已有资源,减少了基建投入。
3.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传统企业多数是按计划进行生产、制造等活动,不重视订单管理的作用,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发展物流金融意义重大 已成金融创新热门领域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发展物流金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物流金融是基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型融资模式,满足了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中小企业的共同需求,备受各界期待。
我国物流企业呈现出的特点是多、散、差、弱,导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日益凸出,阻碍着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物流金融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
所谓物流金融,一般是指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流动,使得物流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
根据业务内容分类,物流金融可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根据金融模式分类,物流金融分为动产融资模式、融通仓业务、应收账款质押模式和国内保理业务。
我国物流金融业起步较晚,各主体参与状况呈现两极分化。在物流企业上,国有大型控股物流企业较早参与了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