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头榫
夹头榫是条案、画案、酒桌、条凳常用的榫卯结构。其做法是在四足的顶端开榫,与案面下面的榫眼结合。在腿的上端开口,在口内嵌牙条及牙头,其外观是腿在牙条及牙头之上。四足把牙条夹住,上支撑案面,使案面和腿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把案面的重量分配到四足上来。
8.插肩榫
插肩榫与夹头榫相似,也是酒桌、条案、画案常采用的榫卯结构,腿子上端也开口嵌夹牙条,也榫也插入面子边框的榫眼。但在腿的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条与腿部相应大小的槽口,当牙条与腿部扣合时,即将腿的斜肩夹起来,形成平整的表面。当插肩榫的牙条不受力时,与腿的斜肩结合的更紧密,这就是于夹头榫的不同之处。
9.棕角榫
棕角榫是常用在桌子、书架、柜子等家具的榫卯结构,其优点是整齐、美观;不足是榫卯过于集中,影响家具的牢固性。如果是用在桌子上,应有横枨或霸王枨等将腿固定,否则是不牢固耐用的。 桌子用的棕角枨与书架、柜子上用的略有区别,书架、柜子通常较高,腿上的长枨可以用透枨,因为它超出视线,不影响美观;而桌面要求光洁,所以腿足上的长卯不宜用透榫超出大边。
10.走马销
走马销结构常用在两个可装卸的构件之一间,但不是在构件上开榫,而是用另外的木头做成榫插到构件上去。做法是榫销下大上小,而榫眼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安装时是榫销从榫眼开口大的半边插入,推向开口小的半边,就销牢了。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多用。
11.丁字形接合
丁字形接合指横竖材垂直相交接合。如桌子、凳子的腿和横枨的接合都属于丁字形接合。由于用料有圆材、方材和粗细的不同,其制作方法也各异。 (
1) 圆材的丁字形接合:横竖材一样粗,则枨子里外材作肩,榫子留在枨子中间。 腿粗、横枨细,枨子外皮不交圈,但枨子还是里外皮作肩,则枨子外皮后退, 榫子留在月牙形圆的正中间;如果作交圈,枨子的外皮和腿子外皮在一个平面上,则枨子的外部作肩,内部作榫。这样的榫子肩下空隙较大,故称“飘肩”,也有人称“蛤蟆肩”。
(2) 方材的丁字形接合:方材的丁字形接合一般用交圈的“格肩榫”。具体做法有“小格肩”、“大格肩”、“实肩”、“虚肩”等。小格肩是把三角的尖头切去,这样在竖材上做榫眼可以少剔去一些,使直材更坚牢一些。实肩的肩头是实 的 ,表里一致;虚肩的尖头下部分是空的,也有人称为飘肩。 丁字形接合的榫卯有“透榫”和“半榫”之分。透榫是指榫头穿透榫眼,榫的断面外露,此法做的榫卯比较结实,多用在小面上。半榫是指榫头不穿透榫眼,榫头断面不外露,比较整洁、美观,因而多用在大面上。 为了不影响家具的坚实性,在做榫卯时彼此避让。如椅子的四根管脚枨,正面的一根低 一些,目的是为了踏脚、侧面的两根提高一些,最后一根又低一些,这是“赶枨”的做法之一。另一种做法是正面的一根最低,两侧的两根稍高,后面的一根更高,名为“步步高”。目的是榫卯不集中在一起。
12.裹腿枨
结构常用在圆腿家具上,偶用在方腿上,裹腿船呢感表面高出腿部,两枨在腿转角出相交,将腿包起来。腿与两枨相交处削圆成方,以便嵌纳椅子。枨子端头外皮切成45°角,与相邻的枨格角相交,囊皮留榫,放入腿部的榫眼。
13.直材角接合
椅子靠背的转角、床围子中构成图案的横竖短材都是直材角接合。它们有的45°相交,有的横材尽头稍做弯转,与直材相交。前者为单闷榫,或者一单一双;后者多为单闷榫,因外形似烟斗,所以俗称“挖烟袋锅”。
(三)红木家具的线脚
小脚是指家具部件的边缘所呈现的方、圆、凸、凹等的各种造型,匠师们称为“水盘沿”。小脚对红木家具装饰有特殊的意义,精美的造型可以取得相当好的装饰效果。它主要 家具的“边抹”(即大边和抹头)和腿足上。从表面上看似乎简单,不外乎就是平面、凸面、凹面,线也只有阴线和阳线。但仔细观察确是千变万化。用材相同,构件大小一样,只要面的大小、线的粗细稍有变化,就会使家具的外观大不相同。线脚的作用在于美化器身,把锋利的棱角处理的圆润、柔和,受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线脚通常分为不对称和对称两种。 家具的腿足线脚通常分为圆、方类断面和扁圆、扁方类断面四种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