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加工企业的现状
前几年,我国五金行业整体档次不太高,中小企业比较多,起步较低,多为一些小作坊;近几年变化比较大,一是人员素质的提高,比如目前北京将建的全1国最1大五金市场“中华五金城”的负责人,都是博士,博士后人士;二是工艺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像长城精工这样的工厂,在工艺,管理上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目前国内生产工艺水准参差不齐,国外的很多大厂商把中国做为他们的产品加工基地,国际上有不少企业纷纷进入到大陆市场中来。目前正是中国五金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阶段,从中低端向高端产品的过度时期。这对于中国五金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在国外产品的生产向国内转移的过程中,必然会把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国外一些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模式一起带进来。
从传统五金上看,一是工具这一块,像手动工具,液压工具,电动工具方面发展较快。二是建筑五金、装饰五金方面,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
五金零部件市场需求很大。河北邯郸,一个小小的加工厂,生产工艺很落后,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大军就达10多万。 我国五金行业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稳步提高,现在已是世界上产量最1大的国家,出口每年稳步增长。其中,出口金额最1大的是工具产品,达53.4亿美元;其次是建筑五金,为43.4亿美元。水龙头出口22.3亿美元,锁具出口6.8亿美元。出口额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欧洲、韩国。我国五金行业年出口正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去年五金制品出口额突破50亿美元,在轻工业出口排名中居第三位。由于中国五金制造水平的提高和产能的扩大,预计今后5年内,中国五金产品仍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平稳增长。前10个月我国五金机电产品进出口额超过5000亿美元。顺差进一步扩大,累计达70.6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的64%。
国际五金市场的变化为我国五金产品出口提供良好机遇。亚洲的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五金制品生产在世界上仅次于发达国家。
高精密孔珩磨技术
对于壳体、阀套、底座等零件精密配合孔,可实现高精密加工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定尺寸珩磨,相对于涨刀式珩磨,刀具类似于手工修研用研磨套,加工中不涨缩(尺寸一定)、芯轴不开槽(可提高刚性、利于直线度提高),尺寸余量顺序逐渐去除(也叫顺序珩磨法),圆柱度可达0.002mm以下、粗糙度Ra0.05、尺寸一致性0.002mm以内。技术包括孔加工余量分配、浮动夹具设计、加工路径及参数调整等内容。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可促进现代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发展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和其他基础科学的核心,20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但是其中一些理论还未得到实验验证,例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的2个预言,即重力场弯曲效应和惯性系拖曳效应,这些理论在天文学、空间探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航天器围绕地球旋转,在牛顿的宇宙模型中指针会指向同一方向,而在爱因斯坦的模型中,由于地球对周围时空的扭曲和拖拽,陀螺仪指针会倾斜一个非常小的角度(一年内指针仅移动6000mas),这就是所谓的重力场弯曲效应和惯性系拖曳效应,这两种现象十分微弱,通过实验室验证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