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评价权一直以来都掌握在教育管理部门手中,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推行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是一个主要趋势,而且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如何根据中国教育现状来完善推行这种评价模式,是目前教育评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国情及国外教育评价模式,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教育评价路径,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第三方教育服务系统是解决我国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措施之一。现阶段我国的第三方教育服务内容有第三方教育咨询、教育培训和教育评估三种。要实现第三方教育服务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系统的第三方教育服务机构,发挥高校在建立第三方教育服务系统中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进行社会功能分析时,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负功能”等概念,用默顿功能分析的思想来考量教育评价同样是适用的。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并得到了倡导者的充分赞誉,而其副q作用往往被忽视或避而不谈,这实际上不利于我们全q面、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教育评价。对教育评价的副q作用进行研究,并不是要否定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而是从反面来审视教育评价,扬长避短,更好地促进教育评价健康发展。教育评价积极作用是评价者所期望的、利用的作用,通常分为诊断作用、形成与改进作用、甄别作用、选拔作用、导向作用等[1]。除了上述的作用之外,我们将教育评价者不期望出现的作用或者尚未发现的作用统称为副q作用,当然,副q作用或许主要是消极作用,但不尽然。教育评价在发展过程中作用的显现与利用教育评价活动及其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本身说明了教育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育评价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了教育评价不同的作用和时代特征。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发展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在我国自兴起已历经近20年,其中介性、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的特点及信息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它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对、社会和高校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作用,以及在高等教育决策、质量管理方面以及信息流动中的导向作用。自1999年实施高等学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在校人数激增,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