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性质和加工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就使荧光增白剂在塑料中的应用与其在纺织印染等领域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不同。
荧光增白剂的在塑料中的添加量根据底物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对于有色的底物,其添加量在0.01%-0.15%之间;对于透明性的制品,则其添加量在0.0001%-0.001%之间。每种荧光增白剂在塑料中都有一饱和浓度,超过这一饱和值,不但增白剂效果不会增加反而会出现基体泛黄现象,这一极限称为荧光增白剂在某基体中的泛黄点。
· 荧光的原理
激发态原子中电子跃迁回基态轨道使原子变为自旋多重度相同的基态或低激发态原子时的自发发射现象。暗处时候发光的颜色。由多重度相同的状态间发生辐射跃迁产生的光,如S1→S0的跃迁。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由于电子跃迁而由被激发分子发射的光。物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发出荧光的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首先一种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等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发出红色的荧光,称为自发荧光;第二种是诱发荧光,即物体经荧光染料染色后再通过紫外线照射发出荧光,称为诱发荧光。参考:原子荧光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发射即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原子荧光可分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等三种类型。
<p style='background:#FFFFFF;margin:0pt;padding:0pt 0pt 0pt 11pt;border: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