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体育文化力的内涵。高校体育文化力具有身体性、教育性、实践性、扩散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呈现为体育物质文化力、体育规范文化力、体育行为文化力、体育精神文化力四种类别,并且拥有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力、高校体育文化历史力、高校体育文化市场力三种表现形式。高校体育文化力作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来源是体育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产业三个方面。
二、调查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力现存的问题。如下:缺乏充足的物质载体,物质文化力不足;缺乏恰当的体育认知,精神文化力不足;缺乏足够的体育参与,行为文化力不足;缺乏健全的制度规范,规范文化力不足。
5、《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要求“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考试招生改革”。“总结推广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研究制订教育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加快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指导地方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确保2017年上海、浙江探索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顺利实施。指导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在教育评价中,由于评价基准不同,解释也就不同,常将它们分为目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又称绝q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目标参照评价,又称绝q对评价,它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到达完满程度的一种评价。有人也称它为标准参照评价。在学校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测定中,关心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也叫做到达度评价,学校中教学评价多属于此类。常模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在某一个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它的客观性很强,并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有一套测量和统计方法,它适用于选拔性考试。它是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基础,所表示的是学生之间的比较,而与教育目标无很大直接的关系。一般大型的标准化考试、升学考试、心理测试,以及各种竞赛性考试等属于此类评价。如果是用测验来进行上述两种评价,那么这两种评价方式又称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这两种测验的主要差异在于解释分数的方法不同。常模参照测验,是指参照常模群体的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常模群体可以是一个特别选定的团体,也可以是被测者所在群体本身。常模群体的平均分数(或百分数等)一般可以反映它的水平,称为常模。以常模为参照点,将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参照常模解释分数,便于个体间的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标准参照测验,它是指依据某种特定操作标准可以直接解释测量结果的测验。操作标准一般可以通过界定个体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确定。对标准参照测验来说,它的分数解释是以界定良好的任务或行为领域为基础的,是与预先设计的特定标准相对照所确定的,有了这个条件,我们便可以从较少的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的反反应情况,推断出被试的真实水平。用目标表示领域,并且题目是该领域中行为的有代表性样本,这时的目标参照测验就是标准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鉴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