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多数父母虽不是艺术工作者,喜欢从自己最熟知的角度出发,可以和任何一个艺术作品产生连接以及对孩子进行启发。对孩子而言,父母引导他对一件艺术作品产生兴趣,比传递给他大段的背景资料更有效。毕竟,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而兴趣的产生最为关键。
要想让孩子成为和现在的我们不一样的人,唯l一的方法就是我们先成为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虽然父母的艺术技法可能仅仅停留在初中水平,甚至可能还不如孩子,但是,仍然可以跟孩子一起沟通探讨,把交给课外机构的时间拿回来,认真陪孩子一起听一部音乐作品、欣赏一幅画作,共同创造各自家庭的审美环境。
家长最无用的教育就是否认环境。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试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时刻是小心翼翼地配合父母扮演那个小孩的角色。既然孩子们已经被这些视觉符号包裹着,那么就给孩子们一些思考。这样的过程随时都可以进行,电梯里、商场中、公交车站台上,在家长和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和交流中,孩子慢慢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也会慢慢学会取舍。
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一种技能。比如,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
中国人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而美国人认为亲身经历越多、体验越丰富,孩子就越聪明。中国的教育注重的实际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务性开发,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激发3岁孩子的绘画兴趣
3岁左右的宝宝做事情多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很长时间。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少儿艺术培训老师来说,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绘画材料,或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上课形式,从而激发3岁孩子的绘画兴趣。例如:一直画水彩画感觉烦了,可以选择水粉画、吹画、油画、手工、折纸、橡皮泥等其他方式,让幼儿能让体验到绘画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