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复合钢板的耐磨层表面通过形成细小均匀的裂缝释放应力,保持整幅板面的平整,限制产生应力集中,裂缝仅局限于硬层内,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向韧性很好的基板中扩展。在600℃以下,较高的冲刷磨损和磨粒磨损的工况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和抗氧化性,适用于多种磨损工况条件。此外,耐磨复合钢板的抗拉与抗冲击性能不低于Q235钢板焊接接头的性能。
使用透射电镜结合能谱仪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铬合金耐磨钢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金相、SEM以及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量以及弛豫时间对高铬合金耐磨钢板最终组织细化、结构变化以及析出行为。并观察其表面形貌分析了高铬合金耐磨钢板的析出相情况和腐蚀行为。
高铬合金耐磨钢板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针状铁素体以及少量多边形铁素体,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经RPC工艺处理后,贝氏体束可得到明显的细化,从高铬合金耐磨钢板的基体和带锈层钢试样两方面研究了碳钢、Cor-Ten钢和贝氏体耐候钢在含氯离子环境中耐腐蚀性能。高铬合金耐磨钢板的析出相主要是Nb、Ti的碳氮化物,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过这种工艺细化的高铬合金耐磨钢板其强度比控轧后空冷或轧后再加热-淬火(调质处理)有明显提高。终轧后弛豫阶段形成并被应变诱导析出物钉扎的位错胞状组织或亚晶结构是细化相变组织、阻碍贝氏体生长,晶粒没有明显变化,腐蚀速率均是先增至峰值后减小。
我国耐磨钢大体分为高锰耐磨钢(Mn13)、中、低合金耐磨钢(NM360~600)、铬钼硅锰钢、双金属复合耐磨钢、耐气蚀钢、耐磨蚀钢和特殊耐磨钢等数种类别。其中Mn13钢种特点是,钢的初始硬度仅约HB180左右,但在受到强烈冲击或较大挤压载荷作用下,钢的表层会瞬时产生加工硬化,且随着这种硬化效果的快速积累,使钢板表面硬化能迅速升高至HB500级以上,而钢的基板仍始终保持奥氏体钢良好的抗冲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