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42期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互补性
D.不可逆性
3.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学生的思想不成熟
B.学生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自觉性
4.道德水平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而去伤害他
人,这是影响服从因素中的( )。
A.他人的支持
B.行为后果的见解反馈
C.行为后果的声音反馈
D.个性因素
5.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6.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实现( )。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7.下列不属于教态语言特征的是( )。
A.辅助性
B.连续性
C.教育性
D.动作性
8.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 )。
A.领会
B.检查
C.巩固
D.理解
9.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指的是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 )因素。
A.经验的情绪后果
B.需要的满足
C.参照群体
D.文化因素
10.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这是( )。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代偿
C.感受能力的差别
D.感觉的相互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1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13.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的是( )。
A.认知失调
B.态度定势
C.道德认知
D.社会风气
15.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来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三、填空题
16.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7.童年期又称__________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
18.《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中学不超过__________ 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19.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__________ ,也可能不符合法则。
20.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受教育者把__________ 作为教育对象,根据社会、集体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对自己提出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提高自我认识,完善自我发展。
21.教学进程包括一节课的__________ 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时间的分配。
2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__________ 。
23.班杜拉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__________ 三种。
2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__________ 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能力。
25.__________教学法出现在我国,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前进。
四、名词解释
26.教学大纲
27.教学技能
28.认知内驱力
29.全民教育
30.受教育者
五、简答题
31.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3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33.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3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35.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有何影响?
六、论述题
36.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7.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