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47期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来的( )
A.加涅
B.科尔伯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无意义音节的记忆规律和"遗忘曲线"的首创者是德国的( )
A.艾宾浩斯
B.赫尔巴特
C.冯特
D.苛勒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
A.三年
B.三至五年
C.二年
D.四年
5.采用头脑风暴法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禁止批评
B.追求数量
C.注重质量
D.推迟评判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8.注意的两种基本特征是( )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指向性和分散性
D.集中性和紧张性
9[.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10.中小学"双基"教学中的"双基"是指(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11.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
1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关系。
A.授受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师道尊严
13.下列不属于精神需要的是( )
A.对知识的需要
B.对科研用品的需要
C.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D.对美的需要
14.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养和培训
D.交流和互访
15.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16.以下最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是( )
A.变相体罚伤害
B.运动伤害
C.特殊疾病伤害
D.体罚伤害
17.要扩大记忆容量,最好的方法是( )
A.反复复习
B.加大输入信息
C.过度学习
D.加大记忆单位
18.以下不是从众现象的是( )
A.入乡随俗
B.足球赛后的骚乱
C.暴乱中跟大家一起破坏
D.买彩票
19.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学制类型为( )
A.单轨学制
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学制
D.多轨学制
20.足球运动员在一瞬间把握球场上对方球员的布局漏洞,不失时机地把球踢进球门。这是( )的表现。
A.分析思维
B.直觉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收藏本题
二、多选题
21.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C.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D.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2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教育
B.教师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3.残疾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 )
A.接受教育的权利
B.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C.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D.接受免费教育的权利
24.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有( )
A.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D.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
25.新课程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判断题
26.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2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
2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
29."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是苏联赞科夫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30.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
31.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32.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
33.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
34.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早期营养。( )
35.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已经很完善。( )
四、简答题
36.简述新的教学观。
37.简述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38.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三四五",即"三个性""三个统一""四个阶段""五个分析"。请简要说明"三个统一"的内涵。
39.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样做合法吗?
40.简述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五、论述题
4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2.试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材料分析题
43.某报刊登了一封初中生的来信:
我们是某附中的初二学生。十三四岁的我们,本应无忧无虑、快乐成长,但学校的教育却使我们负担沉重、忧虑重重、心情郁闷!现在,学校的教育完全是为了升学考试进行的。说搞素质教育,其实只不过是一块金字招牌而已,甚至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借口。请看我们的作息时间:早上7点15分至20分到学校(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6点左右起床);每天8节课,偶尔有一节自习课,也总是被占用而上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对应中考的主课);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家庭作业,一般要做到11点左右;每个周末是休息不成的,因为周日照常上课(但要另外交钱),而周六又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做。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我们的睡眠严重不足;我们没有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我们没有机会锻炼身体;我们没有机会做我们很想做的课外科学观察等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学校、老师和家长这样对我们,肯定是一番好心,肯定是希望我们能成才。但是,他们知不知道,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在这样的状况中生活和学习,我们真的能够顺利地成才吗?
(1)请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并指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2)结合素质教育的内容,谈谈应该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