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57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 )明确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3.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
A.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
A.满足需要,促进健康
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
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D.身体健康。学会学习
6.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7.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8.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0.按照设计图想象自己未来家的样子,这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1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12.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A.生物起源论
B.交往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13.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优秀的教师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16.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17.“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9.某一测试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0.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教师对学生要( )。
A.充满期望
B.启发引导
C.严格要求
D.因材施教
二、多项选择题
21.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22.下列心理学家中,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有( )。
A.巴甫洛夫
B.韦纳
C.斯金纳
D.桑代克
23.教科书的构成除了目录、课文外,还可以包括( )。
A.实验
B.图表
C.习题
D.注释
24.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具有的特征是( )。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
B.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或物权
C.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D.受害人过错承担与加害人的责任共同分担
25.下列关于学习的理论,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A.“好”与“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都是学习的心理条件
B.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C.人的能力存在差异
D.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
三、判断题
26.教师的教育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
27.中小学有权将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开除。( )
28.教师专业化概念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地位的途径。( )
29.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
30.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相对持久的变化。( )
31.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生产力。( )
32.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智能不足的学生。( )
3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种问题。( )
34.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会削弱教育的社会功能。( )
35.《中小学幼儿国家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小学、幼儿园应该建立中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中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
四、填空题
36.君子坦荡荡,_________。
3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8.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9.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毁于随。
40.见贤思齐焉,_________。
五、简答题
4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42.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六、论述题
44.结合实际,论述在当前新形势下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5.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46,.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策略。
七、案例分析题
47.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3的被访学生害怕与教师交流.49.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在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的被访学生中,32%的学生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68%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成绩不好或学习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家庭状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
请分析,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现实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8.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极差,遭受挫折时,时常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如:攻击性行为、离家出走等)。请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