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65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 )
A.爱传统文化教育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C.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D.多元传统文化教育
2.“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属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专业知识”中的( )
A.教育知识
B.学科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
D.通知性知识
3.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 )
A.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B.培养人
C.具有历史性
D.起源于劳动
4.我国199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实行的是( )
A.四四四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八四制
5.制约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经济体制
B.社会生产力
C.人口数量与质量
D.文化习俗
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家庭条件
D.社会环境
7.按呈现状态,可将课程分为( )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社会中心课程论
C.教师中心课程论
D.学生中心课程论
9.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创新,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属于加涅目标分类理论中的( )
A.动作技能
B.情感技能
C.语言技能
D.智力技能时
10.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教案
D.课本
11.根据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包括( )
A.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B.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完善实施方案
C.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实施效果
D.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实施效果
12.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可分为( )
A.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个阶段
D.激发、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六个阶段
13.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为( )
A.多样化、个性化、小班化
B.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
C.小班化、综合化、同一化
D.大班化、综合化、个性化
14.不容易发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时候是( )
A.开始上课时
B.教学活动转换时
C.正常上课时
D.上课即将结束时
1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来划分,选拔性考试属于( )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目标参照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6.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模式
B.自学-辅导模式
C.引导-探究模式
D.情境-陶冶模式
17.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从德育模式上归类,属于( )
A.认知模式
B.价值观澄清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的这些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9.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抓好班级管理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班级活动
D.指导班委会工作
20.学习缺乏主动性、易受外部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是( )
A.沉思型
B.抽象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1.教师通过捕捉教育情境的细微变化,积极主动采取应变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2.游览黄山时见到一块石头,导游提示其很像一只雄鸡,此景点叫做“金鸡叫天门”,于是越看越像。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23.“默写”属于(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选择性
D.理解性
24.“咬定青山不放松” 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质是( )
A.坚韧性
B.果断性
C.自控性
D.自觉性
25.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卡特尔将基于人的先天禀赋、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关联更密切、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 )
A.经验智力
B.情境智力
C.晶体智力
D.流体智力
2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 )
A.狗熊联系投篮动作
B.吃杨梅时唾液分泌增加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服用兴奋剂后比赛取得好成绩
28.学生采用绘制网络关系图或编制提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要体现( )
A.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均衡性、系统性和发展性
C.科学性、综合性和发展新
D.科学性、系统性和选择性
30.“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 )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
A.为人师表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运用,正确的说法有( )
A.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B.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D.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作用
3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方面体现的优势有( )
A.丰富的教学策略
B.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C.教学预见性强
D.教学方法多样化
34.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对比关系
B.活动与变化
C.强度
D.新异性
35.下列能体现情绪情感在对立的两级之间相互转化的是( )
A.乐极生悲
B.喜忧参半
C.爱屋及乌
D.破涕为笑
三、辨析题
36.学生在校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为主
37.男性与女性的智力在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8.过大过久的压力会严重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为学生创建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环境。
四、简答题
39.简述教育的科技功能。
40.简述读书指导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41.简述教育的巩固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42.简述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真实的认识,缺少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没有在其中学习、探索和体验的经历,他们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和易怒,易于形成不良习惯和出现不良行为,道德、审美、情感、智力的成长也会有所缺失。理查德沃夫说过,学生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摘自《世界博览》2016年第21期,有改动。)
(1)分析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2)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班会上,有同学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顺风耳’就是现在的无线通讯技术;‘千里眼’就是现在的天文望远镜;‘筋斗云’就是现在各式各样的飞行器。”有同学说:“《海底两万里》中在海底行走的船就是现在的潜艇。古人的想象力真丰富!”有同学说:“我们现在想到的某种物体或者某种可能性,现在看还只是幻想,几百年后说不定就变成现实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所以我们现在要大胆地想象,哪怕是幻想。”有同学说:“想象固然与大胆敢想有关,但不能没有知识积累。”……
(1)什么是幻想,幻想与创造性活动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的发展让不少孩子从一出生就与互联网相伴,他们常常看到自己的父母使用手机、电脑在网上购物、交流、娱乐和学习,身边有些同学也成了“低头族”。借助网络的便利,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一些很难克服的困难,如今只需要简单操作便可解决。有许多企业还针对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开发出先进的学习系统和工具,进行在线教育,诸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程”“MOOC.课程”等的出现不仅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回家。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已经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材料二:据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2016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52%的教师感到教学压力增大;有30%的教师认为“教学思维仍然是传统的”,还有20%认为“教育信息化技能亟待提升”,这让自己备感压力。
(1)分析网络时代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2)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